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公益
19岁大学生解明远 做留守儿童的知心哥哥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5-03-29 21:42:43

参与志愿活动7年 加入乡伴童行

19岁大学生解明远 做留守儿童的知心哥哥

受访者提供

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周末,刚下课的解明远立即坐上哈尔滨到绥化的列车,他从哈尔滨的校园赶回老家绥化,只为投身那熟悉的志愿服务,为这里的留守孩子们送去温暖与关怀。今年19岁的解明远在2018年就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从和母亲一起做公益,到自己来到童心港湾参与乡伴童行活动,年轻的他成为留守儿童们的大哥哥、好老师。近日,记者采访了他。

助老助残助困活动 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2018年,在身为资深志愿者的母亲带领下,解明远加入了绥化市爱心传递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启了他的志愿服务之旅。第一次参加活动,便是与母亲一同前往烈士陵园打扫。“踏入陵园,那庄严肃穆的氛围一直在我心中,也让我对志愿服务有了最初认知。”

从此后,只要解明远有空,他都会和母亲一起参加公益活动,无论是在助老活动中,耐心倾听老人讲述往昔岁月;还是在助残活动里,帮助残障人士;或者是在助学活动中,为困难学子辅导功课,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我跟着志愿团队参加的志愿活动,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个过程中,我也从新手成长为成熟的志愿者。”

以前和妈妈一起做志愿 现在自己挑大梁

2022年,一次去特殊教育机构包粽子的活动,让解明远再次感受到了志愿服务对孩子的帮助。

“之前我也接触过孤儿或困境儿童,但都没有那次去特殊教育机构难受。”解明远说,当他来到现场发现很多弟弟妹妹或同龄人,“看见他们因为智力残疾或是患孤独症,需要家人终身照顾,我就觉得很心疼。尤其是他们有些年龄比我还小,我就觉得特别可惜。”通过和志愿者们一起包粽子,这些特殊孩子脸上露出笑容的那一刻,解明远再次感受到志愿的意义。

同年,上大学的解明远了解到乡伴童行活动,于是,他主动加入这个“大家庭”。“我觉得这不仅是帮助他人的机会,还是一个可以自我成长的宝贵历练。以前我都是和妈妈一起参加活动,如今我也要自己挑起大梁了。”

加入童心港湾后,解明远将大量空闲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每周末陪伴留守儿童,给他们补习、领他们做游戏,成为解明远每个周末的日常。“在我看来,留守儿童和孤儿一样,也需要爱和陪伴。”

“看到孩子们越来越好,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童心港湾里,一个叫小文(化名)的小女孩让解明远印象深刻。“我刚见到她时,她特别瘦小。”解明远说,和童伴妈妈了解后得知,小文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和身患残疾的父亲还有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家庭原因她还晚上学了两年。“因为家庭困难,她从小营养匮乏,身材比同龄人矮小许多。”

了解情况后,解明远总是会多关注小文。此后的每个周末,只要有时间,解明远都会来到童心港湾帮小文辅导作业,领她玩。“和孩子接触时间长了才发现,她的学习习惯特别不好,家里可能没人管她,她的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甚至不写,成绩也不是很理想。不仅如此,因为家庭原因,小文几乎没有倾诉对象,她因为上学晚,也很难融入同学中。”

不仅如此,让解明远焦急的是,他通过小文父亲得知,小文在学校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行为,“看见别人书桌里有吃的,她就拿过来吃了。”得知事情后,解明远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小文。从那以后,解明远经常带小文出去玩,让她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会给她买各种美味的零食。时间一长,小文明白了解明远的用心,看到时机成熟,解明远语重心长地和小文深谈了一次。“我比较明确地和她谈了这个问题,也告诉她,如果她有什么需要可以和我说,不要做出不好的行为。”在解明远的引导下,小文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改掉了这个毛病。

“小文在解明远的帮助下进步了很多,如今12岁的她将在今年9月份升入初一,性格也变得开朗,还在童心港湾结识了许多小伙伴,作业完成率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提升。”童心港湾的童伴妈妈王景丽告诉记者。同时,解明远也从小文的变化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

“能帮助一点是一点,看到孩子们越来越好,我觉得一切都值得。”解明远说。也许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都可能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美好。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