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典IP与巧手相遇
我省非遗传承人 用龙江技艺呈现多彩哪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生活报记者 王晓晨 摄
生活报记者 王晓晨
近段时间,随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我省的非遗传承人也纷纷用传统木雕技艺、剪纸,甚至花饽饽技术等创作出哪吒主题作品,向经典IP致敬。
国家级方正剪纸项目传承人倪秀梅:
用龙江剪纸带来哪吒表情包
20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赴香港举办了“北国‘龙江’夏意浓,盛邀‘香江’赏清凉”主题文旅推介活动。国家级方正剪纸项目传承人倪秀梅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倪秀梅通过展示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将龙江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展现在香港同胞面前。每幅作品都像一个生动的故事,在几十幅剪纸作品中,倪秀梅剪出了多幅哪吒的可爱表情包形象。一刀一剪间,她将哪吒的俏皮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动漫形象在剪纸技艺下拥有了独特的质感与生命力。
倪秀梅还将剪纸送给到场的香港市民,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让大家啧啧称奇。
北安木雕第四代传承人李宝峰:
用一周时间雕刻出哪吒
3月初,看过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后,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安木雕第四代传承人李宝峰深受触动,以传统木雕技艺创作了哪吒主题作品。
李宝峰告诉记者,看过电影《哪吒》后,主人公不屈命运、勇于抗争的精神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有了用北安木雕独特的技法将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身缠混天绫的英姿定格于木料之上的想法。“构思起来并不复杂,但完成作品用了一周时间,主要考虑将哪吒的坚毅神情与木雕细腻的纹理相融合,雕刻中既要保留传统工艺的韵味,又要融入现代审美意趣,所以雕刻起来也格外用心。”李宝峰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创作,让年轻人感受到非遗技艺的温度。
哈尔滨市级花饽饽非遗传承人韩依孜:
哪吒、敖丙花饽饽 让小朋友爱不释手
“传统花饽饽以前大多是红色面鱼、寿桃花糕等,看了电影后,很多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电影里的哪吒和敖丙,于是,我便想把电影里的人物做成面点。”韩依孜是哈尔滨市级花饽饽非遗传承人,作为90后,她一直希望这项传统技术能吸引更多市民的关注。
“我的哪吒和敖丙角色面点非常受欢迎,很多小朋友看到后都爱不释手,可能哪吒的形象更有趣,所以更受欢迎一些。”韩依孜一脸自豪地说。
为使做出来的面点造型逼真,韩依孜还专门研究了哪吒和敖丙的人物特点和配色,最后把哪吒的标志性发型、头饰和敖丙的龙角、蓝发进行精心还原。
韩依孜介绍,每一个花馍都是通过生动的想象和精湛的手工技艺,在揉捏、拉伸、捏制等多道工序下,最终呈现出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希望大家在看到花饽饽时,可以爱上这些赏心悦目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