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公益
“中国最美社工”陈红娟 送他们回归家庭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4-10-17 09:02:42

电子报刊

“中国最美社工”陈红娟

做单亲孩子的“陈妈” 送他们回归家庭

实习生 吴妍 邵慧洁 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李丹

“叮铃铃”,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陈红娟从睡梦中惊醒,“陈姐,咱们社区的独居老人突发疾病,需要马上送医。”听到这焦急的声音,陈红娟瞬间清醒,她急忙穿好衣服向夜幕中跑去。安静的医院里,一直回响着“咚咚咚”的脚步声,是陈红娟一直楼上楼下帮老人缴费、办理住院手续……直到凌晨两点,所有手续都办完后,陈红娟却依然在病房里坐立不安地来回踱步,直到看见躺在病床上的老人生命体征平稳,她才长长地舒了口气。作为一名社工,这虽然是突发情况,却也是陈红娟的日常。

今年45岁的陈红娟是一名残疾人,同时也是漠河市北极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起人。因为身体原因,她得到过很多帮扶,所以,她也愿意伸出帮扶的手,帮助有需要的人。

多年来,陈红娟带领社工伙伴从随手公益做起,先后为万余名有困难的居民、残疾人、低保户等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2021年,中心成为大兴安岭地区首家省级试点社工站,中心组织实施的“爱心北极、传递阳光”扶残帮困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荣获黑龙江省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陈红娟本人更是荣获2023年度中国最美社工和全省志愿服务“五个100”优秀志愿者称号。近日,她成为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记者采访了她。

在公益事业中找到了人生方向

“我自己就是残疾人,同时也是公益政策的受益者。”陈红娟说:“我从小体质就不好,缺钙、经常崴脚。一开始,家里人都没把崴脚当回事。可是时间一长,我的脚踝骨坏死了,也就落下了残疾,双脚再也不能长时间走路了。”

一开始,她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因为身体原因,我一直找不到工作,直到2011年,漠河市举办了一个安排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活动,让我找到了方向。”从此后,陈红娟成了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为残疾人服务,“我自己就是残疾人,能和残疾人更好地沟通。”

工作中,因为经常助老助残,陈红娟逐渐在公益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自我价值。

为20多个单亲孩子做饭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红娟在女儿学校后面的胡同里,发现了20多个十几岁的孩子。“明明是放学回家的时间,他们却在胡同里聚集闲晃。我觉得奇怪,就问他们怎么不回家,其中一个孩子嗫嚅着说,没地儿回。”这个回答让陈红娟愣了,她觉得这些孩子应该是有困难。后来,经过多方了解和调查,陈红娟得知他们都是单亲家庭,由于父母双方都不管,导致他们放学没地方去,“他们有一些回家也没人管饭,有的甚至是一个人租房子住,所以这些孩子们聚在一起,就为了一起整口饭吃,互相陪伴。”

看着这些可怜的孩子,陈红娟决定帮助他们。“我找了我们的志愿者,帮这些孩子做饭,让他们上我家吃,或我们去他们那里做。”渐渐地,陈红娟和孩子们相处得越来越密切,孩子们有什么心事也会和她分享。“一开始,孩子们对我们还有些抵触,可接触时间长了,他们也愿意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他们都是渴望家庭关爱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孩子们既把陈红娟当妈妈又把她当朋友。

与此同时,陈红娟也遇到了难处。“那时候,照顾孩子给他们做饭啥的,都是我拿钱,可是孩子太多了,渐渐地我承担不起了。”无奈,陈红娟想寻找一些资助,于是,她鼓起勇气敲响了当地一个有名的老板家的门,“我刚说完来意,那名老板便大吼一声关我什么事,然后就摔上了门,我被撵了出来。”这是陈红娟第一次拉下脸来寻求帮助,这个闭门羹让她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后来,陈红娟又找到了乡镇政府寻求帮助,“乡政府号召了一批人进行捐赠,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同时,他们联系到了这些孩子的家属。”

“如果没遇到陈妈,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联系到孩子的家人后,陈红娟意识到,单靠自己做口饭的帮扶不是长久之计,她得重新让孩子们回家。从那以后,陈红娟开始挨家走访,不断地做这些父母的思想工作,调解他们的亲子关系。“大部分孩子经过走访商谈,我都顺利地把他们送回去了,但有几个孩子会难一些,比如父母再婚了,或者父母双方都去外地打工了,什么情况都有。”

杨树(化名)就是个“老大难”。“我记得我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才让他顺利回家。”陈红娟说,杨树的父母离异后,他跟着母亲一起生活,父亲每个月只支付400元的抚养费。为了赚钱,母亲只能在饭店打工,孩子根本照顾不到。“她早上8点去上班,晚上10点才回来,一天都看不见孩子。当我找到她的时候,她就哭着和我说,要是管孩子她就没法赚钱,赚不到钱娘俩就没法生活。”看着痛苦的杨树母亲,陈红娟也跟着默默流泪。“我特别理解她的无奈,一个女人自己带孩子,怎么可能不辛苦。”

这中间,陈红娟也试图联系杨树的父亲,可是已经再婚的杨父并没有接纳孩子,陈红娟只能继续劝说杨树母亲。“大概七八个月吧,她换了一个工作,去板厂抬木头,这个活儿比较累,但是能正常点上下班,虽然没有周末,对孩子管理这一块还是好了点。”最终,在陈红娟的努力下,所有的孩子都回归了家庭,这让陈红娟无比欣慰,“这些孩子都叫我陈妈,现在也和我有联系,他们做不了决定的事也会来问问我。”

“我特别感谢陈妈,高考时我没考好,我父母就说这是最后一次给我钱,是上学用还是以后结婚用让我自己考虑。是陈妈告诉我,一定要坚持上学,我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好成绩。”如今的杨树已顺利地专升本,并准备考公务员。“如果我没遇到陈妈,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番景象,我十分感谢她,以后我出息了肯定会孝顺她。”

“爱是相互的,我想把爱传递出去”

工作6年后,陈红娟助人的经验越来越多,她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于是,2017年她开始筹备漠河市北极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我是残疾人,得到了很多的关爱,爱是相互的,我想把我得到的爱传递出去。”

在解决了经费不足、人手不够、业务不精、群众不信等困难后,2018年,漠河市北极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正式注册成为了公益组织,她也成为了祖国最北疆的首位专职社工。

如今的陈红娟,还一如既往地奔走在社会工作服务的道路上。“只有勤入户、勤走访,多了解,才能知道帮扶对象缺什么、想什么,才能全方位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会努力帮助更多人,让社区的老人能安安心心养老,孩子们能快快乐乐长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