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作者之子洪画千首次来哈
“哈尔滨是美丽的 ”童话世界
记者 王晓晨 摄
洪画千和父亲洪汛涛
洪汛涛
生活报记者 王晓晨
1954年,中国童话学奠基人洪汛涛创作了童话《神笔马良》,这部作品此后成为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这则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童话,至今仍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启蒙一代代孩童成长,人们也尊称洪汛涛为“神笔马良之父”。
70年后,童话大师洪汛涛之子洪画千,与60位知名作家及后代应邀来到黑龙江省鸡西市参加文化活动,并将在我省开展“神笔马良”首场阅读讲座。23日晚,记者采访了在哈短暂停留的洪画千先生。与“马良”同龄的他,饶有兴趣地与记者聊起了《神笔马良》的创作过程,以及洪汛涛先生与黑龙江的渊源,他还称赞哈尔滨是一座美丽的童话世界。
1
父亲靠对笔的执念 创作出《神笔马良》
古稀之年的洪画千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起父亲创作《神笔马良》的原因,洪画千先生直言,这大概与他年少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父亲的童年在贫困和战乱中度过,上小学时物资非常匮乏,当时钢笔是个稀罕物,要是谁的衣服口袋里插着一支闪亮的钢笔,那是非常神气的。父亲曾说过:‘童年的我,非常想有一支那样的笔,可是我没有。’后来,父亲的叔父给了他一支旧钢笔,虽然笔尖早已磨粗,还会漏水,一写字全是墨渍,可他仍然非常喜欢。有一次父亲在学校操场上跳远,钢笔落在沙地里。他发现后就回到操场上用手挖,手指都磨破了,找到钢笔后非常开心。”
洪画千先生表示,童年对笔的执念使父亲萌发了心愿,“他要写一部以笔为主线的故事,写一个少年有一支神笔后发生的故事。”洪画千透露,其实“马良”本叫“冯良”。“冯字取自我母亲的姓氏,后因‘冯良’读起来不甚上口,父亲便去掉偏旁两点,改作‘马良’。”
2
生活清苦刻苦学习 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
据洪画千介绍,父亲小时候特别喜欢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故事。王冕出身贫苦,白天一边帮人放牛,一边自学画画,最后成为能诗善文的学者。父亲生活清苦,对这样肯刻苦学习的王冕格外敬佩,并以他为榜样,时时以此勉励自己。
洪画千先生坦言,在他的记忆中,父亲是个大忙人。“他总是一个人在书房,每天要写上十三四个小时,不休息不娱乐,连吃饭都要我妈妈去请,他才肯出来。”父亲白天上班,晚上等大家都睡熟了便开始动笔写作,常常是洪画千一觉醒来,看见父亲还在伏案疾书。在写作童话的同时,洪汛涛先生还进行童话研究、开展童话教育、主持童话评奖、创办童话刊物、选编童话丛书,历时3年完成了41万字的理论书籍《童话学》编撰,为童话教育这门新学科的创建和开拓作出了贡献。
3
与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结缘 邀请团队成员来家做客
洪画千先生介绍说,虽然父亲洪汛涛从未来过黑龙江,但和黑龙江有很深的渊源。1955年,由靳夕任导演、洪汛涛任编剧,出品了木偶动画片《神笔》,该片获得了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也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不久相关部门已将《神笔》作为国庆献礼影片在全国播放。
洪画千介绍说,那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没有成立,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从黑土地走出来,南下到上海工作的,他们经常一起讨论创作,父亲是个直爽的人,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
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的演职人员来到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演出了《神笔马良》,“那时我爸爸非常繁忙,但他还是观看了这个节目,家里至今还保留着当时演出的节目单。演出结束后,父亲和剧团的编剧、演员进行了座谈,还邀请团长和主要演员到我家里来坐坐,热情地接待了来自黑龙江的朋友们。”
4
“要把‘滨滨’‘妮妮’ 送给孙子”
洪画千先生表示,父亲虽然没来过黑龙江,但他知道黑龙江很美,冰雕雪景很有名气。“有一次,我爸爸从一张报纸上看到哈尔滨冰灯游园会里有神笔马良的冰雕,很高兴地把报纸上的照片剪下来,作为重要资料保存起来。”
虽然是第一次来冰城,但洪画千先生对哈尔滨的印象极好,他直言,这里就是一座美丽的童话世界。“一到冬天,哈尔滨到处是冰雕雪塑,飘着飞雪的城市在很多人眼中是童话的世界。我这次是秋天来,落英缤纷,走在中华巴洛克、中央大街上,就像进入了童话世界。尤其是亚冬会就要来了,吉祥物‘滨滨’‘妮妮’装点着这座城市,离开时我要把‘滨滨’‘妮妮’的玩偶作为礼物送给3岁的孙子,他一定很高兴。”洪画千先生兴奋地说。
对于冰城的美食,洪画千先生也赞不绝口,在中央大街品尝马迭尔冰棍时,老人直夸赞奶味足;吃锅包肉时,老人兴奋地表示:“这个菜有上海的味道,上海人喜欢甜口菜,我也喜欢吃肉。”
洪画千先生介绍,父亲曾说过:“我的一生,我的一切,希望能付给童话。”从复旦大学退休后,洪画千成为了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继续着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今年‘马良’70岁了,我想他归来仍是少年,期待‘马良’有一天走进黑龙江的山山水水,与小读者一起享受着童话世界的快乐……”洪画千深情地说道。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