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热点
武大靖“引路人” 李军输送4位世界冠军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4-07-14 09:22:57

武大靖的“引路人” 输送4位世界冠军

李军 王牌背后的王牌

李军教练和世界冠军林孟

当年带队在哈尔滨训练(前排左四林孟、右一武大靖)

生活报记者 周际娜

从办公桌到单人床,李军教练的通勤路只有三步。他把家搬进了办公室,这间十来平方米的小屋生活气息浓郁,四季的衣物都在柜子里,靠窗的暖气片下摆了一排运动鞋,地上放着煮方便面的迷你小电锅。

“哈尔滨的家基本没啥我的东西,我的衣服和鞋全在这儿呢!”李军憨笑道。

窗台上的绿植和桌上的鱼缸,似乎跟他简约粗放的生活方式不搭,这是刚退休的妻子给他搬来的。李军指着其中一盆仙人球说:“我自己一般养这种扛旱的,外出比赛好多天都不用浇水。”

李军今年54岁,是佳木斯市速滑运动队主教练。29年来,他与队员们同吃同住,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了70多名队员,其中包括武大靖、林孟、许宏志、钟宇晨4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

曾带队来哈“蹭冰场”

李军是佳木斯人,10岁开始练滑冰,拿过全国冠军。少年时代,为了练滑冰他没少吃苦,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室外训练,每隔十分钟就得进屋缓缓,为了让材质差的冰鞋更硬挺,他反复缠纱布再用二合一胶层层固定……

1995年从省队退役后,李军回到佳木斯速滑队当教练。让他最犯愁的,是当时佳木斯没有室内冰场,冬天即便是孩子们练到脚都冻伤了,训练效果依然不理想。迫于无奈,他带着20多个队员去哈尔滨“蹭冰场”。每年从7月到次年3月,佳木斯速滑队在省冰上基地附近租房住,男孩女孩各一个屋,睡大通铺。李军则在走廊支床,正对着厕所。这种转地训练,一直持续到2005年佳木斯滑冰馆落成。

为了帮队员们省钱,李教练开始学做饭。他每天上早市,采购20多人的食材,做好早饭后还要送借读的孩子们上学。为了不影响省市专业队训练,业余队的上冰时间大多被安排在后半夜。队员们期待教练能睡过头,但敲门声一次都没晚过。两个小时的训练结束,大家又冷又饿,李军会做点面条或炒饭,让孩子们吃点东西再睡。

短道速滑对抗性强,训练时容易发生碰撞。每年都有队员因为骨折被李军半夜背去医院诊治。他每次都焦急地守到天亮,治疗后连续数月照料受伤队员的起居,连厕所门口的床位也让了出去,改住沙发……

跟“10后”斗智斗勇

佳木斯速滑队的队员们,大多来自周边乡镇。坐客车去各小学招生时,李军主打一个真诚。每当有家长询问:“练滑冰会不会耽误学习?”他总会以实相告:“一点不耽误那是不可能的,我会帮孩子们一步步规划好未来,争取让大家都有个好出路!”因为实在,他反而赢得了很多家长的信任。

“想练滑冰,得身体素质好、身材合适,遇到滑冰苗子,我一般会让孩子蹲下背手,看看核心稳不稳,再看看慢跑跑姿和立定跳远。”李军说,也有不少是他相中了,家长不让来的,比如有位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练体育,惜才的他连劝了两年,主动请家长吃饭,“那孩子成绩不错,后来进了省队。”

速滑队里目前有30多人,最大的15岁、最小的7岁。李教练每天五点四十雷打不动地喊队员们出早操。平时放学回来大家先写作业,训练一般从晚6点到8点多。眼下正值暑假,队员们每天上下午都要训练。

“10后”伴随着电子设备长大,想让他们断网并不容易。在这场“手机争夺战”中,李教练跟队员们斗智斗勇,既能发现隐藏的备用机,也能识别手机模型,他每周日允许队员玩半天手机,晚9点准时上交。附近网吧的老板也是他的“眼线”,边打游戏边喝大瓶碳酸饮料的队员,被他揪回去时一脸懵。还有一回去上海学习,他不按套路出牌,周末连夜杀回来查寝,第二天一早操场上都是被罚跑圈的。

“蹬开,抬头……”记者采访时,李军和助理教练带队在操场上做陆地训练。不远处的佳木斯滑冰馆,从去年开始封闭等待维修。因此,去年冬天李军带队辗转双鸭山、桦南上冰,为了让对方不好意思拒绝,他竟直接把队伍带到小旅馆,交完了住宿费,再去求人借冰场……

“没办法,一切为了孩子。”一生要强的李军,舍得下骄傲,也豁得出颜面。

让武大靖“哆嗦”的男人

提到启蒙教练李军,武大靖最先想到的词儿是“严”。他每次回佳木斯,总要去看李教练。即便拿了奥运冠军,见到教练依然有点“哆嗦”。有一次见面,他忍不住跟李教练吐露心声:“教练啊,我到现在还有点惧你……”

身高1米88的李军,的确自带威严。尤其在训练场上,他一般“事不过三”,有人做错了会挨罚,如果大家练得好,他就高兴地掏钱喊人去买两箱冰棍。李军的众多弟子发展都不错,有进国家队的、当老师的,还有做生意的、开滑冰俱乐部的……不仅每年都有很多人回佳木斯看他,而且队员结婚都会邀请他,甚至在台上跟宾客介绍自己还有“另外一个爹”。

世界冠军林孟就是其中之一。她11岁从依兰来佳木斯练滑冰。刚来时,因为想家眼睛都哭肿了,20块钱一张的电话卡一天就打没了。李教练耐心地哄她,还让来探亲的师母带她出去玩。

林孟记得,有一回训练,李教练给她定了个较难的目标,达成后,教练笑呵呵地“颁”给她一枚“小奖牌”——五毛钱硬币。它被林孟塞进毛绒玩具里珍藏多年,决心日后回馈教练一枚真正的金牌,后来她的确做到了……

林孟回佳木斯看教练时,发现屋里特别闷热,于是网购了电风扇,快送货了才敢跟教练讲。“我要是提前跟他说,他肯定拦着不让买。”林孟说。

29年只休过两次年假

李军一家三口的居住地,“串”起了哈佳线。他在佳木斯带队,媳妇在依兰工作,周末回家,女儿随老人住在哈尔滨。

二十多年来,李军每年回家的时间,加起来凑不上一个月。李军曾被媳妇调侃:“这不是你家,这是你的旅店!”管他叫爹的孩子很多,但自始至终李军亏欠的只有最亲的那个。他曾跟女儿郑重地道歉:“对不起,爸欠你的。”女儿懂事地安慰他:“其实我挺佩服你的!”

女儿长大后越飞越远,这位常年缺位的父亲,试图在女儿人生关键节点上刷点存在感。29年来他只休过两次年假,一次是送女儿去上大学,还有就是今年和媳妇一起去了女儿的工作地,此前他和女儿已经有一年多没见面了。

“全国有几个像你这样的教练,几十年来一直跟队员同吃同住!”听到孩子家长们的感慨,他故作潇洒,那些生命中难以言说的遗憾、无奈甚至尴尬,仿佛都被他甩在了身后。他最大的动力,永远是一批批小队员,围绕在身边,仰着头看他,“像等待投喂的小鸭子”,让人不忍撒手。

“有时觉得挺累,但一训练就来精神了!”李军说。采访结束,他护着不舒服的腰、拖着静脉曲张的双腿,又回到了自己的“战场”……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