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热点
这家博物馆收藏1.8万余双鞋
来源:生活报   编辑:周迎华   2024-07-10 08:28:30

从汉朝玉履到现代滑冰鞋 这家博物馆收藏1.8万余双鞋

跨越两千年的华夏足迹

“镇馆之宝”金缕玉衣 距今约2000年

清代武官战靴

生活报讯 (记者史天一 文/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鞋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鞋履的功绩。在哈尔滨,就有这样一家免费的博物馆——华夏鞋文化博物馆,馆藏18000余双鞋子,其中国家定级文物5188件,记录了从汉朝到现代的华夏文明“足迹”,是目前国家文物局在册文物最多的鞋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双鞋,都有属于它们的故事。

9年收集1.8万余双鞋 曾驱车数千公里找寻藏品

华夏鞋文化博物馆坐落于道外区先锋路455号,馆长、文物鉴定专家彭喜才从2015年开始收集第一双鞋,到如今已有18000余双藏品。“当时完全是出于爱好,开始全国各地收集鞋子,起初只能收集到清早期的‘三寸金莲’,然后渐渐地收集到了明朝、宋朝乃至汉朝的藏品,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多年,见证了历史变迁。”2017年,国家文物局认定该馆为非国有博物馆,也是全国文物备案数量最多、鞋类数量最多的博物馆。

在彭喜才的办公室,有一面墙专门打了柜子,放置了各种鞋类工艺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整套“瓷鞋”。彭喜才说,这是荷兰风车鞋,最小10cm,最大30cm。“这些鞋都是前辈钟漫天老师赠送的,他希望鞋文化能够永久流传。”

据彭喜才回忆,“有一次有人通知我,江苏南通一位老人有一百多双品相极好的绣花鞋,想要寻找有缘人。”于是他和司机一起连夜开车几千公里到达了目的地。可他们到达当地后发现老人生病了,而且没有家属照料,彭喜才不仅为老人垫付了住院费,还在床前床后护理。“三天的交往过程中,老人了解了我的初心,出院第一时间就带我来到他的藏品室。”当彭喜才想要出价的时候,老人激动地说:“你把这些都拿走吧,藏品和你有缘。”

140片玉片组成的玉履 是汉朝时期“顶配”

据彭喜才介绍,这几年博物馆最大的变化当属新增加的“镇馆之宝”——金缕玉衣,它静静地躺在馆内正中央的玻璃柜内。这件文物是2020年收来的,衣服分为头部、身部、腿部、脚部,全身共由1960片玉片组成,其中脚部玉履的玉片有140片,每只脚各70片,被称为汉朝时期最高贵的“衣履”。

彭喜才说,很多人都听说过金缕玉衣,少有人知道金缕玉履。汉代曾出现过世界鞋史上罕见的玉片缀鞋,依旧汉代制度,封建帝王等显贵之人死后安葬时要穿金缕玉履。根据玉片磨损、氧化程度推测,这件金缕玉履距今大概2000年左右。“通过查阅古籍了解到,打造一件金缕玉衣要耗时10年之久,身上的每一个玉孔都要以毫米计算,而且这件衣服只在皇亲国戚陪葬时使用,并且汉朝后因为太过奢侈而被取缔。”彭喜才说。

从“三寸金莲”到文武官靴 探寻中华文明发展的脚步

博物馆内,各时期的古鞋令人眼花缭乱。彭喜才随手拿起一双巴掌大的鞋放在手上,“这就是‘三寸金莲’,它是人类史上最独特的一种鞋类文化。”据介绍,这种极端的审美情感最早始于五代十国时期。文献记载,“三寸金莲”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后主的“杰作”,这位皇帝喜爱音乐和美色,他令宫女用帛布裹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并在六尺高的金莲花台上跳舞缠足,因此得名“金莲”。彭喜才说,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男方追求的是一双纤细的小脚。展柜里一双黄色的“三寸金莲”引起了记者关注,鞋的正面已经部分破损。“这些鞋中属它高贵,是皇室所穿的‘三寸金莲’。”彭喜才说。

而在南宋时期最负盛名的当属十二生肖银鞋,在该馆里也有藏品。十二生肖银鞋为南宋时期银刻所制,十二生肖为主要雕刻图案,工艺栩栩如生,每只鞋由三块银片(鞋底一片、鞋面二片)焊接而成,特点是鞋头上翘,是当时贵族女性所穿。和银鞋摆放在一起的还有陶瓷哨靴,是当时民间制成的靴形口哨玩具。馆内还有一面墙,上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鞋拔子,彭喜才介绍,这些大部分都是明清两代的。

到了清代,武官和文官的靴子也颇有讲究,武官战靴为牛皮所制,铁钉护底,一是为了防滑,二是为了更好受力;而文官所穿的靴子底部越厚,证明官爵越高。经工作人员现场测量,武官战靴重量在2.8斤左右,而文官穿的靴子相对较轻,仅有0.6斤。

草鞋 滑冰鞋 皮鞋…… 现代鞋背后也有故事

除了古鞋,馆内还有很多现代鞋。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记者在馆内就见到了用靰鞡草编制的草鞋。彭喜才说,靰鞡草叶细长柔软,纤维坚韧,不易折断,具有保暖防寒的作用。馆内还有闯关东时期的厚底土布鞋,特点就是鞋大、棉厚、口宽,而且耐磨、保暖。

馆内还有现代滑冰鞋、登山鞋、凉鞋等藏品。一双“黑龙”牌的滑冰鞋是当年某位滑冰运动员所穿;还有两双皮鞋是登山英雄刘连满的,老人去世后,他的家人希望后人发扬刘连满的奉献精神,特意将鞋子赠送给博物馆。除此之外,馆内还收藏了一些与鞋有关的物件,如制鞋机器、鞋票等。

彭喜才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多年来他从全国各地收集藏品,将华夏鞋文化博物馆越做越大,如今看到哈尔滨火爆出圈,他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的文旅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