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评论员 孙秀峰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儿科授课老师俞莉在授课前发现其分管的患儿病情危重,疑似脑出血,遂进行紧急处理,导致上课迟到29分钟,校方依据《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事故(差错)审定及处理办法》文件规定,扣发俞莉老师5月份奖金2000元,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且取消其本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
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老师的职责是授业解惑。当不可重来的生命与随时可以重来的课程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选择?这似乎是一个不需要纠结的问题。在患儿生死一线的时刻,俞莉医生展现了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也符合这个时代对于医生最核心的需求。
但是,她却因此受到了处罚。
2000 元的罚单、全院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资格……三重处罚叠加砸来,沉重且令人震惊。沉重的是处罚的力度,震惊的是学校的态度——何以对一个尽职尽责的医生做出这样的处罚,难道她做错了吗?难道学校认为,在抢救患者和按时上课之间,应该选择后者吗?
校方在通报中,认定此事件为“ 教学差错 ”,并据此做出如上处罚。在我看来,这不是教学差错,而是管理差错。它体现了一种刻板生硬的,甚至是非不分的“规则至上”意识。考勤制度没错,遵守校规也没错,但是在生命面前又何足道哉,为何不能宽容以待。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学生都熟悉的职业誓言。在学校做出这个处罚决定之时,是否忽略了这句誓言所代表的情怀。如果这个处罚决定得以执行的话,会传递一种怎样的价值观——今后的医生在面临俞莉医生的抉择时,将会如何取舍?
今天的医学生,便是明天的医生,是医疗行业的基石和后备力量。在大学时,他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当他们将来披上白衣,才能真正做到医者仁心。俞莉老师用自己的“迟到”,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职业教育” 课——对生命的尊重,才是医者最底线的操守。
另外,在社会行为渐趋复杂的当下,拥有执罚权的部门,应该有更强的规则理解能力、更全面的考量、更厚重的人文情怀。“唯规则论”的教条工作方式,难免有简单粗暴且不负责任之嫌。俞莉医生“以生命为先”的抉择,应该被肯定而非被处罚,更不应成为其他医生在面临类似情况时,选择治病救人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