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半因病致聋 靠舞蹈改变命运 毕业后回报母校
特教教师黄秋洋:为有同样经历的孩子 用无声舞蹈演绎“爱的律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5月30日,在尚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身穿演出服的孩子们正高兴地表演着节目迎接“六一”,精彩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他们表演时,一个一直陪他们跳舞并用手语指挥的老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十几个节目,她一直站在孩子们面前,用一个个舞蹈动作带孩子们准确表演。
这名老师,就是今年37岁的黄秋洋,她是尚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律动老师,同时也是听障人士。曾经作为尚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学毕业后,黄秋洋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回到母校,用自己多年所学帮助更多的特殊学生。晚会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她。
当年受关怀的学生回母校任教
“两岁半那年,我是因为发烧注射药物过敏致聋的。”黄秋洋用模糊的发音一字一字地告诉记者:“我爸妈带着我到处求医问药,但最后也没有效果,无奈之下给我戴上了助听器,并把我送到了尚志市聋哑学校(现尚志市特殊教育学校)。”幸运的是,在这里,黄秋洋遇到了一群爱护她、关心她的人,“我始终记得老师们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教我说话,从字到词,再由词到句,慢慢地,我能看懂老师的唇形也能开口说话了,尽管不是很清晰,但能和身边人交流沟通了。”
后来,经过黄秋洋的不懈努力,她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在校期间,她报了舞蹈小组,就这样开始了她和舞蹈的缘分。读书期间,黄秋洋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舞蹈比赛,2009年第七届世界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总决赛时,黄秋洋凭借出色的表演和独特的气质获得“入围十佳奖”。
2009年,22岁的黄秋洋在毕业后选择回到尚志这片故土。回到母校时,黄秋洋感触颇深,“当时我看着眼前的学弟学妹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思索再三,我决定走上讲台,成为学校的律动教师。”
为更好教学一遍遍练习
入职后,黄秋洋负责听障班和培智班的律动教学。尽管她和听障学生交流毫无障碍,但是因为自身的原因,经常会发生音乐和动作不合拍的情况。为了避免失误,她利用休息时间反复观看舞蹈的视频,从前奏开始就在心里默数着节拍,一遍遍地练习,然后请同事、家人帮忙检查。“那时候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学生们高兴地和我一起舞动,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随着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学校新建了多媒体律动教室。黄秋洋就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学习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律动教室为孩子们解决“多感官需求”。“在多媒体律动教室进行律动教学时,应该同时开展多感官刺激训练。于是,上课时,我有意引导学生观察与音乐同步的灯光变化,从而感受韵律节奏的变化,我还让学生们通过感受脚下地板的震动,体会音乐的韵律感,运用多重的感官刺激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
用自身经历鼓励自卑学生
学校里,黄秋洋被学生们当做知心大姐姐,经常和她诉说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苦恼。每到这时候,黄秋洋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和他们谈心。
听障班的小欣(化名),因为被诊断为重度听力残疾,佩戴助听器的她还是跟不上音乐节拍,就开始排斥、抵触音乐。注意到小欣的黄秋洋主动找她聊天,讲述自己的经历。“你看黄老师刚开始也跟不上节拍,但现在却能成为一名律动老师,老师相信你一样可以跳得很好,老师愿意陪你一起努力。”小欣在黄秋洋的帮助下,用手和脚感受着韵律,经过多次练习和尝试,身体协调性提高了很多,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后来小欣参加了尚志市《雪都萌娃闹新春》少儿春节晚会,她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满堂贺彩。”
随着智力障碍儿童、孤独症患儿等越来越多,学校又给黄秋洋安排了培智班的律动教学,她面临的困难就更多了。“刚来的小孩子听不懂我说的话,他们说的话我也不懂,别说正常授课,连最基本的沟通都成问题。”为尽快解决这一难题,黄秋洋找到所教班级的班主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在课堂上,她想办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虽然进度慢,但是孩子们渐渐地能听懂我的指令,我也能看懂孩子们对我表达的意思了。”
荣誉加身只想帮助更多孩子
不知不觉,黄秋洋已在特教岗位上工作15个年头了。这15年来,黄秋洋先后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尚志市“好青年”、尚志市“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黄秋洋是我的学生,毕业后又回到学校任教。虽然她听不见,但她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躬耕态度感染着每一位特教工作者。孩子们在她的课堂上载歌载舞,像小鸟一样飞翔歌唱。我们全体教师为黄老师的敬业态度折服。相信在黄老师的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够成就精彩的人生。”尚志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张丽杰对黄秋洋赞不绝口。
“多年的唱游与律动教学,让我看到了正常孩子与残障孩子的本质区别,也让我看到了听障孩子与培智孩子的不同,更让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不求别人给我多少赞誉,只求多帮助一些残障孩子,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从事的职业。”黄秋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