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短评 | 考研成绩第一却因虐猫被淘汰? 社会如何对待“虐猫”状元,取决于其自身
来源:   编辑:白杨   2024-05-16 15:30:38

生活报评论员 孙秀峰

被曝曾有虐杀小猫经历的大学生,高分进入考研复试环节,高校应该录取他吗?近日,“考研总成绩第一”却在复试中接连被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淘汰的徐某,引起舆论热议。

徐某接连被淘汰后,多数网友纷纷叫好,但也有人表示反对,认为“不能因为一只猫,毁了一个985大学高才生的前途”,也有人将此事归结为“爱不爱猫”的观念冲突。对此我不敢苟同:从行为层面而言,“不喜欢猫”和“虐猫”不能混为一谈。喜欢或不喜欢,只是个人兴趣的差异。像徐某这样以虐杀动物为乐,并借此获得心理的快感,则是性格的扭曲,以及对生命的漠视。

尤其值得深思的是:徐某除了先后虐杀多只小猫外,还加入了虐待动物的组织,并在外网发布过教唆人自杀的内容,种种耸人听闻之事,让人不寒而栗。在其“学霸”的光环下,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内心?我们扪心自问,如果身边生活着这样的一个人,会不会每天杯弓蛇影、提心吊胆?如果这样的人将来掌握了一定的资源,会不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程度的危害?甘地就曾说过:毁灭人类的有七种东西,其中就包括“没有人格的知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具有明显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的高分考生,如愿地考入南京大学或兰州大学这样的985高校研究生,而且从事的是敏感的涉“核”研究,将来走上高精尖、高机密的国家科研岗位……这时一旦“疯魔”起来,受虐的可能就不只小猫小狗了!

我们的社会建设,的确需要更多的人才,但是所谓“人才”的前置条件是:首先要有作为一个“人”的正确价值观,然后才是与“人才”相匹配的“才”。徐某事件不仅涉及“虐猫”,更触及了人们对德才关系的深层次思考。有人说过,有德者能力越大、社会贡献越大;无德者能力越大、其破坏力也越强。无论是在史书中还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也正因如此,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品德考核成为重要依据,说明国家对人才培养有着更完整的要求。除了成绩之外,重点考察研究生的三观及行为等因素——这样的育人理念,无疑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当然,一个包容的社会,应该给予人改正过错的空间。但是这种包容更应有理性的考量——是无心犯错还是主动犯错?是冲动犯错还是屡次有预谋地犯错?犯错之后有无改正的态度和行为?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量的!徐某的行为,并非“犯错”这么简单,而是充分体现了其性格的缺陷以及对生命的冷漠。其性格的修复,注定是复杂而系统的过程。从徐某自身而言,应该充分意识问题所在,并寻求相关专业机构的帮助;从高校的角度而言,如果考虑到徐某过人的学习能力想要录取,也不应是涉“核”研究这么敏感和机密的专业,一些基础的理论研究类专业,或许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此外,我们也应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近年来,学校中虐待动物、霸凌同学等事件频发,这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不应将其孤立地看作个别学生的德行缺失。这也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学校除了教书,更需“育人”。让孩子们学会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这才是完整的教育。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