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首席评论员 静伟
最近看到“点读机女孩”的新闻,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是没想到当年那个阳光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竟然在二十出头的花样年华患上了罕见脑瘤;二是没想到她和她的妈妈,竟因为“库存视频”身陷造假卖惨风波,遭到了舆论的发酵和流量的反噬。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都成了压在“点读机女孩”高君雨身上的不能承受之重。
我们都是在时间和命运的河流上沉浮迁流,那些当年电视上的熟悉面孔,等到重新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时候,人生往往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变得更好,有的,变得更糟,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了人生。像6岁就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开门娃娃”因为白血病复发,《巴拉巴拉小魔仙》里的“美琪”患上抑郁症,都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有《年轮》里饰演中学时代王小嵩的李传,因为父母双亡,炒股失败,后来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一度流浪街头靠捡垃圾维生……造化弄人,让人不胜唏嘘。我们在媒介上看到的,往往都是他们幸福美好的一面,而他们真实的人生,后来的命运,却可能让人不忍卒读。
说回到“点读机女孩”。首先必须要说,发“库存视频”博取同情、流量和捐款的做法,肯定是不足取的,靠病情的“旧船票”登不上别人同情与共情的“客船”。就像传说中曼德拉小时候听说的那个“黑点”和“白布”的故事,哪怕你的病情是那张偌大的“白布”,但大家盯住的却一定是“库存视频”那个德行有亏的“黑点”。这是人性的必然,也是舆论的必然。
虽然按照高君雨母亲的说法,账号是签约的MCN公司在运营,是他们把之前的视频陆续发出来,设计成刚刚做手术的样子,做抗击病魔的“直播”,她们母女对此并不知情。但这些视频是持续发了多日的,又是发在高君雨本人的账号上,并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声浪,作为当事人的她们,说完全被蒙在鼓里,确实很难取信于人。当你身陷舆情危机,真诚本身才是道路。而且就像有网友说的:她们“本来完全可以用倒叙的形式来说这个生病的事,而不是用现在进行时的方式骗大家,博取流量。”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高君雨母女的错误就不可原谅,要面对舆论的口诛笔伐甚至网暴?我们的指责是不是就可以“so easy”,只要觉得哪里不对就可以用力地去戳哪里,哪怕是对方的痛处?我们是不是只看到了错处,却没看到痛苦?
我们应该看到,高君雨患罕见脑瘤这件事是真的,一个原本前途远大的花季女孩,正在承受着肉体与心理的双重痛苦,也是真的。虽然视频确为2023年9月拍摄,也有医生表示,她10月就做完手术了,已经康复了。但手术至今也不过半年时间,一个罕见脑瘤患者在不到半年时间又能康复到什么程度?在手术的时候,她们并没有选择将病情向公众公布和向社会募捐,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如今又选择把当时的视频发出,到底是签约公司“一意孤行”,还是她们母女也有所知情,如今发出视频又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和动机,但将其完全说成是谎言或骗局,似乎对高君雨母女也不是很公平。她们也只不过是把真实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痛苦,晚说了一段时间而已,就算是有想博取同情赚取利益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我想,愿意同情和帮助她们的人,还是会对她们伸出援手,而指责甚至网暴她们的人,恐怕也未必真正出过一毛钱。虽然有网友称,有人已经向“点读机女孩”家庭进行了捐款,并被接纳。但高君雨签约公司也表示,在此期间从未进行过任何捐款和打赏等盈利性操作,真相到底如何,还有待核实厘清。
《奇葩说》选手肖骁曾经说过:“丑闻主角跟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但如果这个人是你身边的亲人或朋友,你不会虐他,你会帮他。”是啊,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将高君雨母女的处境行为,代入到你或你的亲朋好友身上,你们还会如此苛责吗?而且,当我们“越是深刻地了解到舆论世界的放大、扭曲、片面甚至背离的本性,越是更加悲悯那些被舆论伤害的人。”(厦大教授,邹振东语)
不过这事对于高君雨母女也是一个提醒,流量是把双刃剑,网友的爱恨更是反复无常,今天你想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明天一旦不如他们的意,可能就需要加倍奉还,甚至血本无归。而且与MCN公司的签约,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高君雨患上如此重病的情况下,其实都不太合适。这种MCN公司注定是要追逐流量的,而如果用女孩的病情来牟取利益,无论是在道德上、情感上,还是法律上,都是有些站不住脚的。此事也暴露出一些MCN公司的运营乱象,为了流量和利益,制造噱头,编造故事,拨弄情感,无所不用其极,不仅严重突破了行业和道德的底线,甚至也触碰到了法律的底线。
还有一点感慨就是,“点读机女孩”确实非常优秀,也非常幸运。不过因为升学、拍广告、做影视综艺,忙碌紧凑的节奏,让她的压力非常之大,听说因为不注意饮食和休息,胃病曾让她暴瘦15斤。即使她自己仗着年轻不知道爱护身体,其父母也应该多加提醒呵护,毕竟,比起前程,比起赚钱,孩子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没有了健康,其他都会归于零。无论是“点读机”,还是“点钞机”,都不是“时光机器”,能让人回到健康、快乐、幸福的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