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万象|我看《第二十条》:张艺谋的举重若轻
作者公众号
生活报首席评论员 静伟
大过年的,要不要去看《第二十条》,这是个问题。
作为一名评论人,对于这围绕刑法第二十条、以“正当防卫”为主题展开的影片,自然十分关注,因为它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权益,尤其是许多案件当事人沉甸甸的人生和命运;但正因这“不能承受之重”,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有着发自本能的回避心理,套用一个女作家的话说:“有时候,命运太残忍了,你闭上眼,不忍注视。”
这并不是郭德纲戏说于谦父亲那种见不得他人受苦而想把周边穷苦人都赶走的假慈悲,而是人性本身就喜欢避重就轻、趋利避害、惧苦喜乐。虽然平时可能不得不面对这些沉重,需要“直面惨淡的人生”,至少在过年这个节点,还是希望能一晌贪欢。
但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而且更佩服张艺谋的聪明和洞悉人性,以及他对叙事尺度、节奏的把握能力。很显然,他是深谙我等普罗大众的这种心理的,所以处理这样沉重的题材,他是举重若轻,甚至悲剧喜拍。在片中人物斗嘴和插科打诨中,把这三组案件的具体情由和人物命运穿插其中,交代清楚却又并不过度渲染,让你什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处理会冲淡现实的悲剧性,也影响影片的艺术性。但我觉得,这就像做手术打麻药一样,是张艺谋出于种种考虑,减少大众观影心理不适感的一种巧妙处理。也许,这会让《第二十条》不会成为多么艺术、多么深刻的影片,但却应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贺岁片和法治宣传片。能够通过这样一部影片,让公平正义深入人心,让正当防卫正本清源,让好人心里有底,让坏人作恶知惧,这本身就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这些斗嘴等生活化的闲笔其实不闲,除了舒缓影片的节奏和对情节的穿针引线,其实它呈现的,也是我们生活中最渴望的松弛状态,虽然鸡毛蒜皮、吵嘴不断,但却并不影响彼此的情感与关爱。而且通过与案件当事人的人生对比,更会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岁月静好,是多么的吹弹可破。很可能,因为一些可恨的人、可怕的事对平静生活的无端侵入,再加上可能不公的审判,就会让这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拌嘴吵闹,成为可望难及的奢侈情境。
影片所有的铺垫,其实都是为了引出最后检察官韩明在听证会上的那一番慷慨陈词,说出那些最朴素但也最珍贵的道理:“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我们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难道不就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吗?”“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一个人的人生。”“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可以说,这一番话,就是我们的“嘴替”,把我们长期以来的如鲠在喉,终于在这里一吐为快。无论是作为影片原型的“辱母杀人案”和“昆山反杀案”,还是影片中提到的那22起以及现实中更多的正当防卫反成互殴、故意伤害的案例,都会让我们发出这样的感慨和追问:为什么坏人可以肆无忌惮,好人却反而举步维艰?为什么反抗恶行、见义勇为的成本竟如此之高?
在影片中,强奸他人老婆的刘文经和霸凌同学的张科这两人的父亲,为什么能够用“讲理”的方式不讲理,向受害方、见义勇为者倒打一耙、步步紧逼?就是法条的模棱两可和之前案例的是非模糊,给了他们无理搅三分的底气。而好人和受害者反抗和维权却是难上加难,影片中有一个细节,韩明给见义勇为砸伤骚扰者反被判刑的公交司机张贵生看当时的视频:“你到这是见义勇为,到这就是互殴,到这,就是故意伤害了……”虽然这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你让一个人在如此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还要做出如此精准的判断,决定出手的轻重,岂不是强人所难?
对于这类正当防卫案件的评判,我觉得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提出的“短链条正义”,是一个很好的破题思路。简化要素,专注核心,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避免因过度分析考虑导致问题复杂化和是非混淆。最重要的是厘清是非的源头,而不是纠结于事件的枝节。虽然社会繁杂,人性复杂,是非混杂,但法律还是要尽可能简洁明了,否则就容易成糊涂账。如果法律总是和稀泥,又如何能够震慑恶行,撑腰良善?这里多说一句,在我看来,最近最高法明确的禁养犬伤人,无论受害人有无过错,犬主全责,就是一种快刀斩乱麻的“短链条正义”。既成始作俑者的恶端,就要做好咎由自取的准备。对于禁养犬主来说,也是当头棒喝:如若一意孤行,勿谓言之不预。
无论是警官、法官还是检察官,也应该更多关注案件本身的是非对错,有一个善恶曲直的基本判断,而不是更多考虑额外因素,也就是说,内心深处要有一把基于良知的“奥卡姆剃刀”,剔除枝枝蔓蔓,只看问题本质。影片中的田检,其实代表了一些公职人员的普遍心态:宁可不做,不要出错;比起案件当事人的是非对错,更在意的是上级的意图和脸色;为了所谓的“大局”,不妨损害甚至牺牲可能委屈的“那一个”。你看看他口口声声都是王检也就是检察长会怎么看,检察院的连年荣誉是不是会受到影响,侵害他人那一方会不会来闹,以往的案例都是这么判的,引起社会舆论会怎样怎样……他在意的真是很多,但其实说到根上都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对于当事人的权益和命运,反倒没有太多在意。而那个韩明也并不是有多么英雄,只是他能够将心比心,有着对他人处境和命运的感同身受。其实,把人做好了,就是最大的英雄。
最后想说的是,希望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即使没有影片中案件当事人和其家人那么惨,即使不是“完美受害人”,但在遭遇不法侵害和见义勇为时,刑法第二十条都能够成为我们的护身法宝,和对付恶人恶行的尚方宝剑。也让那些意欲先行为恶凌人者,知惧,知戒,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