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档期竞技 《非诚勿扰3》没打过《年会不能停!》 前者票房未破亿,豆瓣分刚及格;后者票房破7亿,豆瓣分8.2
喜剧电影到底咋能逗笑观众?
从业者:不能离闹剧太近,离生活太远
《年会不能停!》
生活报记者 王雪莹
最近,两部喜剧电影常被拿来作比较。一部是讲爱情的《非诚勿扰3》,上映半个多月票房仍未破亿,豆瓣评分仅6.0;一部是讲职场的《年会不能停!》,目前票房已破7亿,豆瓣评分8.2,电影带来的职场话题一度刷屏。
同样都是喜剧,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呢?采访中,冰城影院的栾经理、徐经理以及影评人王传禹一致认为,《年会不能停!》通过对职场的吐槽,让打工人共情的同时又开怀大笑,而《非诚勿扰3》则暴露了鲜艳外壳下的陈腐内核,离闹剧很近,却离观众太远。
据《2023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显示,29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比超半数,00后正在成为电影市场的主力军。观众迭代了,“笑点”自然也迭代了,如何逗笑当代的年轻人,自然也成为了喜剧界的新课题。
A
“老牌喜剧”风格过时
《非诚勿扰3》被吐槽 “内容俗套,光耍嘴皮子”
虽然有冯小刚的金字招牌在,但《非诚勿扰3》依旧还是输挺惨。有不少观众吐槽:“电影的故事还停留在老牌IP的耍贫嘴上,内容老套甚至有些低俗。”
其实早期的“冯氏喜剧”,堪称现在的票房保障。1997年,冯小刚凭借《甲方乙方》开创了贺岁档后,又因《大腕》《不见不散》以及《非诚勿扰》系列等十多部喜剧片,成了银幕贺岁档的代言人。徐经理认为,那时的冯氏喜剧片有幽默的台词、生活的荒诞和戏剧性,以及接地气的小人物气质,因此能够独领风骚多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冯小刚的电影风格似乎固化了,他习惯用经验复制新作品,因此难以适应当下的市场。影评人王传禹表示,这部作品看得出冯小刚为迎合当下而做出的努力,用了AI元素、流行的多巴胺配色,但也只是皮毛。
B
《年会不能停!》更迎合年轻观众
职场打工人直呼:“嘴替片,太对味儿了”
大鹏、白客主演的《年会不能停!》,采用了喜剧中最传统的“因身份错位而引发系列啼笑皆非”的设定。借由钳工“胡建林”在集团大规模裁员之际,被错调入总部并连升三级的荒诞故事,讽刺了职场现状。
其实这个设定并不新鲜,之前开心麻花的部分作品都用过,但《年会不能停!》有很强的职场贴近性,因此给观众提供了情绪价值,还有猎奇效果。很多观众通过影片知道了大厂职业“黑话”,像对齐颗粒度、聚焦在垂直领域、打通底层逻辑等。当下流行的“废话文学”也用得很溜,比如“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关键的问题”等,都让年轻观众直呼“太对味儿了!”
与此同时,电影的喜剧外壳下是接地气的职场故事,让影厅里的职场人感同身受。很多观众直呼:“简直是在我公司装了监控!”“打工人嘴替片!”
C
喜剧片“不好笑”有通病
爱搞“又哭又笑”跟“喜剧+”那套
对于国产喜剧来说,深陷口碑困境的状况由来已久。据统计,2015年之后喜剧片在豆瓣评分中拿下最高分的便是《夏洛特烦恼》,其余作品破7分的寥寥无几。
在从业者看来,近些年的喜剧电影越来越对不上观众胃口,无非几点原因。首先是观众在获取幽默的渠道上越来越丰富,比如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喜剧手法终归相似,激烈的竞争下也很难再有特别创新的喜剧桥段。”
其次,从《你好,李焕英》票房大爆后,导致行业中的投资方对“又哭又笑”的项目更加青睐。这点让很多观众极为反感:“好好一个喜剧片,非得搞什么‘笑中带泪’。”对此,栾经理表示,“又哭又笑”并不是原罪,原因在于电影放映前营销带来的预期错位。“一些不是纯喜剧的影片,在营销阶段过度放大自身的喜剧定位,导致观众差评。”
第三,从纯喜剧到“喜剧+”的变化。徐经理表示,之所以“喜剧+其它类型”的影片在市面上越来越多,难免有几分“笑点不够,类型来凑”的意味。最后一点是前头部的喜剧演员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喜剧电影生产需求。
D
“幽人一默”的秘诀还得靠真诚
创作者必须贴近底层,作品才有烟火气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让“见多识广”的观众在电影院里继续笑出声来呢?从业者们认为,近年来中国影坛的喜剧人有一种错误认知:喜剧只是单纯地搞笑,是一场与观众互动的“笑声消费”。实质上,纵观世界影坛,无论是早年的卓别林,还是当代的憨豆先生乃至周星驰等人,喜剧电影绝非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搞笑娱乐,而是饱含着幽默与哲思的艺术作品。因此想要让年轻人坐得住又笑得出,创作者不能脱离了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不能不理解人性的本质。
栾经理表示,悲剧可以宏大,用高昂的史诗风格。而喜剧的创作者必须贴近底层,贴近生命才能感知人性,写出笑中有泪、丰满真实的作品,这也就不难理解观众会怀念过去的经典喜剧。以1992年的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为例,其编剧和导演就很懂得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从日常拌嘴、吃饭遛弯等百姓生活中,精准捕捉喜剧调侃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