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记者 王萌
“每天一句,跟我学满语”,宁安市有个满语学习交流群,已经坚持了3年。群里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教师,也有对学习语言感兴趣的大学生。他们的群主今年36岁,“收徒开课”之前,她也是一个自学满语的爱好者。
最多时这个群体成员接近千人,尽管每天只学一句满语,3年来还是积累了相当的语言基础,他们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为满语的传承做点儿事。19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他们。
学起来有难度 但是很享受
“说起来就很惭愧,满族人却一句满语都不会说。”来自宁安市卧龙朝鲜族乡的倪艳萍已经52岁,她说以前想学但找不到途径,直到前不久被亲戚拉到满语学习交流群里。倪艳萍的作业本写得很工整,看得出她学得很认真。她说,自己每天上午、下午各练习一个小时,虽然岁数不小了,已经过了学语言的最佳年龄,但是通过努力也能听懂。
一位名为“凤凰涅槃”的网友本是哈尔滨市双城区人,如今在宁波打工。“群里只要有新课内容,我都会仔细地学习、练习,不管工作有多忙,都会坚持。”她说。
“发现这个微信群觉得很惊喜,也特别珍惜这个机会。”在北京工作的许先生说,他小时候跟着家中长辈学过几句满语,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加入这个微信群,自己在北京也能有机会学到满语。
网友“清新”说:“必须承认满语学起来难度不小,但只要学进去就能感觉到其中的乐趣,我们这些人都是自愿学习的,对满族的语言文化感兴趣,所以很享受这个过程。”
据群主谭珊珊介绍,满语学习交流群由最初的满语学堂转化而来,从最初的二三十人发展到上千人,汇集了全国各地想学习满语的人,现在坚持学习的达到500余人,分成三个群,最多的群里成员人数有240人。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每天中午和晚上,她在群里教授一句口语和书面语,并逐个检查作业。
谭珊珊说,满语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语言,口语和书面语差别很大。口语中的吞音、连音非常多,有的口语还没有书面语相对应。她写了多本学习笔记,字头、字中、字尾,红的、黑的、蓝的,有的还用荧光笔反复标注好几遍,还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让多数学员学习起来都不费力,“就像汉语拼音一样,先学元音,再学辅音,然后学字的拼写,练习看短文,同时要搭配一些常用口语。”
“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慢,没关系,但不能出错。”“一个点的位置不对,这个字的意思就不对了。”积少成多是她在群里带学员学满语总结出的经验。
从自学满语到当上老师
“不要以为满语没有实用价值,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说满语,只是没意识到而已,通过学习,大家就会知道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还能增加许多常识。”谭珊珊说,了解了语言的常识,往往就会对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今年36岁的满语老师谭珊珊是叶赫那拉氏第十五代传人。“我这个传人其实原来一点满语都不懂,要不是偶然间接触家族的家谱产生了兴趣,可能我就和满语擦肩而过了。”接受记者采访时,谭珊珊在电话里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2017年年初,家族组织祭祀活动,谭珊珊发现家谱里很久以前的部分全是满文,后面逐渐变成满汉双语,近些年变成了全汉文书写。这个细节让她深感忧虑,“这样下去,满语可能就消失了”。
谭珊珊的母亲学习过“大浪花”渔家乐秧歌——这是一种已被列入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东北传统秧歌。她了解到,会满语的人越来越少,看到女儿对满语感兴趣,就希望女儿能学习满语,成为满语文化的传承人。没想到,大学时学过韩语,喜欢语言的女儿欣然答应。
谭珊珊的本职工作和满语“不搭边”。她是当地农业农村局一名检疫员,工作繁杂,有时凌晨两三点起床,但是学习起满语来却一发不可收。据介绍,她遍访在北京、天津、哈尔滨、牡丹江等地研究满族文化的满语老师,还从网上下载了各种学习满语的课件,她还利用回乡下老家的机会,让三姥姥帮她纠正发音。“经常在半夜起来对着电脑学,有时候吃饭都叫不动。”谭珊珊学满语已到“上瘾”的地步。
2019年9月24日,对谭珊珊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宁安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满语学堂”系列讲座《跟我一起学满语》,谭珊珊作为主讲嘉宾,受到很多人欢迎。后来,又开设了每隔两周的线下课堂,有不少人从几十里外的乡村专程赶来听她讲课。这几年,线下课堂转到线上,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谭珊珊建起了满语学习微信群。
欢迎有兴趣的“粉丝”入群
据宁安市融媒体中心主任李世勇介绍,宁安是满族的发祥地,当地政府一直在保护传承满族文化。
李世勇是地域文化的守护者,2006年,他与搭档李祥瑞一起摄制《祭祀的人》专题片,用影像记录的方式做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同时,他以个人出资的形式举办满语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近200人。
2009年,宁安当时唯一一位精通满语的老人去世,对他们的触动很大,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成立满-通古斯语言研究项目组,加大保护满语的力度。
“2017年,我们发现了宁安叶赫那拉氏的后人谭姗姗在满语传承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无论是口语和书面语都精通。”李世勇说,这一发现让他们感到惊喜。于是,两年后就有了融媒体平台大力开展满语的普及和推广工作的满语学堂以及线上的微信群。
据介绍,满语学堂转为线上微信群教学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最多时成员达到近千人。李世勇说:“满语是满族文化的载体,学习满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满族优秀的文化;我国还有大量的满语资料需要发掘和保护,但是精通满语的人越来越少,通过线上的社交平台,把语言场景搬到线上,对于满语的学习保护不失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方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满语和满族文化,产生对满语的兴趣,培养精通满语的人才。”
在宁安市,这个微信群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群里的成员都属于满语的“铁粉”。谭珊珊说:“微信群现在没招满,人数正在逐步增加,但是我不急于扩粉,我们搭建这个满语学习交流平台,是希望让更多喜爱满语的人加入我们,在传承过程中把满语这种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图片由当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