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热点
剪纸大师刘卓 一把剪刀尽显指尖乾坤
来源:   编辑:周迎华   2023-08-20 16:03:16


刘卓为本报创作的剪纸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实习生 李凡 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步入工作室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满的大小各异、五颜六色的剪纸作品,而在一幅大型剪纸作品下,一个身影正端坐在桌子旁,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纸,片刻间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便跃然呈于眼前……

他就是非遗工匠刘卓,8岁开始学习剪纸,如今已从事剪纸工作28年。这些年来,他每天花费数小时苦练剪纸技术,曾剪出5000只不同样式蝴蝶的作品、用314天独立完成百幅人物肖像、仅用18秒就能剪出一幅窗花……近日,生活报记者走近刘卓,听他讲述他和剪纸的故事。

8岁开始学剪纸 曾练习剪5000只蝴蝶

“小时候有一次我哭得比较厉害,姥姥就剪了一组手拉手的剪纸娃娃给我,我当时就觉得特别神奇,像变魔术一样,从那以后就喜欢上了剪纸。没事在家总拿剪子剪些小人、小松鼠之类的。”刘卓笑着说,对他而言,姥姥就是自己的引路人,将8岁的自己引入了剪纸这条道路。

后来在小学的美术课上,刘卓对剪纸产生了进一步的兴趣。“有一次美术课老师发现了我的剪纸作品,夸我还没上剪纸课就能剪这么好,还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我当时觉得自己可厉害了,这也是对我一个非常大的鼓励。”刘卓略带骄傲地说。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刘卓更多的时间是自己在琢磨,逢年过节有人会卖对联和窗花,刘卓特别喜欢,常常在冬天蹲在摊位旁边看,不愿离开。“看的时间长了,就把那些样式都记在心里了。”后来上了大学,刘卓选择了跟美术有关的平面设计专业。“大学后我也会每天练习,如果没课的话,基本上从早到晚一整天都在剪纸。”刘卓告诉记者,为了剪好蝴蝶,那段时间他一共剪了5000多只,而且每一只都是不同的形态。后来等技术熟练后,他基本不用画稿,就能剪出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

10年苦练“精剪” 314天剪百幅肖像

刘卓始终坚持用传统“刀味纸感”来展现非遗魅力,他能将纸剪到比一粒米还小的程度。“其实用机器做很快就做出来了,但那不是艺术。”一开始他也无法剪得如此精细,于是就反复练,每成功一次,尺寸就缩小一点,数不清自己剪坏了多少张纸。“自己当时就是较上劲儿了,可能其他人剪几次不成功就放弃了,但我坚持了十年。”质量得到了保证后,刘卓又开始苦练速度。记者问他剪一幅剪纸作品最快需要多久?他的回答是:18秒。如此短暂的时间,一张纸就能在他的手中变成一幅美丽的窗花,这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

质量和速度都有了,接下来追求的就是如何让剪纸作品“活”起来,尤其是人物作品。“人物作品有一个难点,就是线条感,因为剪纸不像素描,笔触可以有虚有实,每下一刀都是实实在在的图案,我就采用了一种叫多边形线条的剪法,根据人物特点用切线来表现内容。”2021年,刘卓制作了100幅人物的肖像剪纸,画幅高约80厘米、宽约60厘米,困难可想而知。“当时我既要忙着上课,又要照顾孩子,所以就在课间、晚上和节假日的时候剪,别人都放假了,就我还待在单位不走。”

在314天的创作过程中,刘卓也萌生出了新想法:将红色故事融入到剪纸艺术当中,通过剪纸这项非遗技艺来传播红色故事。

独创立体装裱 让传统艺术“动起来”

提到代表作,不得不提刘卓的青花瓷系列作品。“我当时去北京故宫,看到了一个青花瓷瓶特别精致,但它是用残片拼贴起来的,后来才知道这个瓶子是在战争年代被摔碎的。”于是,一个新的想法再次萌生于刘卓的脑海中——通过剪纸将它复原,用这种形式帮助后人铭记历史。

想法很美好,但这种立体镂空的剪纸难度非常大。“最让我苦恼的就是如何呈现立体感和镂空感,因为根本没有资料,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苦思冥想后,刘卓最终决定加入绘画中的透视元素。

剪纸技术难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难题是装裱。“传统的装裱都是平面装裱,毫无立体感。”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刘卓设计出了一种立体式装裱。“立体式装裱与平面装裱不同的是,它让剪纸作品有一种空间感,呈现出镂空投影,而且随着光线移动,剪纸的镂空投影也随之移动。”就这样,刘卓不仅将青花瓷与剪纸艺术实现了结合,更让传统剪纸实现了由平面艺术到立体艺术的转变。

如今,刘卓将更多的尝试和思考融入剪纸艺术,让剪纸元素融入日常器物,让更多人感受剪纸魅力。“我希望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同时也能走进老百姓的生活里。”刘卓说。

提到未来的打算,刘卓希望自己能将剪纸艺术和冰雪元素结合起来,打造独属于东北的剪纸。“我的剪纸无论怎样,都离不开黑龙江这片土地,我也想创造研发出黑龙江特色的、具有辨识度的剪纸产品。”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