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出市级传承人5人、县级传承人20人,免费培训700人
实习生 李凡 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李丹 图片由本人提供
4日,佳木斯市一工作室内,63岁的王桂荣一手拿着鱼皮,一手娴熟地用剪刀在鱼皮上上下翻飞,比照着图样,将鱼皮裁剪成形。一会儿工夫,积淀着文化底蕴的赫哲族鱼皮服饰初具模型,不禁让人赞叹这鬼斧神工的工匠技艺。
据悉,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是黑龙江省饶河、抚远地方传统手工技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王桂荣是这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一,2010年正式投身鱼皮制作非遗传承,并实现从“个人传承”到“师徒传承”再到“人群传承”的传承路径。非遗传承路上,她以工匠精神打磨精品,花费一个月时间完成代表作《吉祥如意》,同时成立工作室,开展免费培训活动。
命运使然 从小接触鱼皮制作工艺
用王桂荣的话来说,她和鱼皮结缘是命运使然,“我妈妈是赫哲族,我和姐姐小时候她会给我们做鱼皮衣服,挺保暖的。”王桂荣从小接触鱼皮制作工艺,“后来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鱼皮衣服渐渐变少了,这项技术也濒临消失。”提到这里,王桂荣有些惋惜,看着自己曾经收藏的鱼皮衣服和各种鱼皮饰品,陷入了沉思。
想要做出好作品,王桂荣告诉记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坐得住,能静下心,认真地打磨技术。“鱼皮制作需要付出大量时间,能坐得住的人太少了,很多年轻人都坐不住。我记得当时第一次带班,一共有46个人,一年半后,我只选出4个人做徒弟,这4个目前都成为佳木斯市市级传承人。”王桂荣欣慰地说。
耐得住寂寞造精品 “双鱼”贺“吉祥”
鱼皮作品看似简单,但其制作工艺却非常复杂,剥皮、干燥、熟软、拼剪缝合、艺术修饰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耐心。“我们把鱼皮先剥下来去鳞,然后浸泡半个月,等鱼皮干了之后,要做衣服的话,还得用木头再压软,然后再搓,搓完之后再次压平整,最后才能开始裁剪缝制。”王桂荣对记者详细讲述着每一件鱼皮衣服的来历,她说,如果要做一件鱼皮衣服,女士长袖的至少需要60多张鱼皮,一套程序下来,大概需要20多天。
而这一过程中,还有两个最费力和最复杂的程序,那就是压鱼皮和裁剪缝合。“压鱼皮是个力气活,一天压个十张八张就很累了,你还就得按照传统的方式压,这样压出来的鱼皮做东西才好。而用鱼皮做衣服这个工艺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你得考虑缝制样式、纹路、颜色等各种因素。”王桂荣说:“我们每个传承人都有自己的绝活,每一个步骤都想尽力做到完美,保持传统的原汁原味。”
王桂荣告诉记者,她一共有20多套鱼皮衣服,“平常主要是表演的时候穿着展示,有披肩斗笠的,还有小裙子样式的,唱歌跳舞都是其次,主要是展示赫哲族的民族特色,手里有时候也会拿一些手工艺品。”
除了鱼皮衣服,鱼皮画、鱼皮饰品等工艺品也是鱼皮制作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要比做鱼皮衣服更精致、更复杂。“不同鱼皮做出来的作品感觉都是不一样的,黑鱼皮做出来的就是水墨画那种感觉,大马哈鱼会慢慢变成黄色,也很好看。”王桂荣说。
《吉祥如意》这幅鱼皮画是王桂荣的得意之作,象征吉祥的鲤鱼,加上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结,让整幅作品更添民族风味和传统魅力。王桂荣告诉记者,这是她花一个月时间完成的,一共用了20张鱼皮。“得一片一片往上缝,不仅要考虑鱼皮的纹路能不能衔接上,颜色也得对的上。所以我就一片片地编号,然后按图纸往里插,再用胶粘上,最后再用线缝上固定。”她说,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她就是喜欢做有自己特色的东西。
几近消失的鱼皮艺术在她的努力下走向世界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丽与多姿多彩。
免费传授技艺 培训700人
从2010年从事鱼皮制作技艺,到2016年晋升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桂荣已经在非遗传承这条路上走了13年,从业余爱好到职业鱼皮制作再到非遗传承人,她用实际行动为赫哲族的民族文化遗产做出了榜样,也为我国非遗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退休后,她成立了米比赫哲工艺室,正式带徒免费传授鱼皮制作技艺,目前她共带出市级传承人5人,县级传承人20人,实现了从“个人传承”到“师徒传承”再到“人群传承”的传承路径。
平日里,王桂荣总是免费为一些业余爱好者传授鱼皮制作技艺,也会去各地开讲座,传播赫哲族鱼皮制作文化。此外,王桂荣的工作室也是大学生和小朋友们的聚集地。“寒暑假,我这儿有不少大学生过来学习,有感兴趣的,也有一些做相关课题来写论文的。六一儿童节社区搞活动,家长们也会带着孩子过来动手做一做,体验一下,我就把分解图给他们做好,让他们按着图片剪,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她说,希望将鱼皮制作的快乐传递给小朋友,“我今年在老年大学也教了三四个社区的网格员,截至目前,已经有700人在我这里学习。”王桂荣说。
对于任何传承人来说,非遗传承的道路都是漫长的。“传承路上很辛苦,但仍然有很多人在不懈努力,去保护属于我们自己民族、国家的特色文化,我觉得自己也不能停留在鱼皮制作这一个地方,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去挖掘,进行创新。”王桂荣说,未来,她将继续传承鱼鳞画、鱼骨画、鱼皮镂刻、赫哲族传统服饰等项目,做好非遗传承工作,“让我手里这条不一样的‘鱼’,游进更多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