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众号
生活报首席评论员 静伟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自然唯恐天下不乱。若天下本无事,也要变着法子无事生非、见缝下蛆,让一些原本就喜欢自扰的庸人更被扰动,待到群情喧嚷时,他在偷着乐。
最近,在名为“反渣小分队”的小红书群里,就有一个昵称“小问题水”、自称女幼师的人,公然声称自己利用职务之便给幼儿喂避孕药,“我们班所有茶壶都被我狠狠体罚过,每天一个小茶壶,给他们的饭里放避孕药,他们长大都废了。”当有人说小孩子是无辜的时候,他又说:“男人怎么会无辜?”“我先把他们化学阉割了,能救多少女孩?”还说“很多幼师都是这么做的”。
这哪是“小问题水”啊,这“水”问题大了,简直就是“浑水”啊。这厮是懂互联网的,几句话下来,既抓住了让一众父母关心则乱的软肋——孩子,又利用了男女对立的撕裂情绪,还指向了大家一向痛恨的师德和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尤其是其所说的这种卑劣手段,更是令人发指却又深感恐慌和无力。正应了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所说的:“偶然的事实,创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地信以为真,这三种因素便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现实,导致人们作出激烈的本能反应。”天底下还有这等放屁的事儿,这一下子可是厕所里扔炸弹——激起民愤了。骂幼师无德的,骂女权无耻的,管他真的假的,先骂了再说。至于那些振振有词各种分析的,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赚波流量是第一。
等山西太原警方通报出来,很多人才发现自己是被耍了。这个被刑拘的“小问题水”,竟然是个男的,“本人及亲属均无幼儿教育从业经历,未发现其有购买避孕药的情况”。一个男的,混在女权群里,发表着仇视男性、耸人听闻的言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疾病?
正好时近端午,倒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米饭和包子打群架,米饭仗着人多,见到长得像包子的都打,包子、饺子和汤圆无一幸免……最后,一只被逼到墙角的粽子,情急之下脱掉衣服,高喊:“我是卧底……”不知道这个男子出于什么目的,也许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故作惊人之语引发厌女情绪?他倒是“成功”了,“成功”地引燃了一场网上骂战,也“成功”地让自己落入法网。
在警方通报中,特意提到其在发表相关言论后“注销昵称隐匿”,这是惹祸后害怕了呢,还是想“事了拂衣去,袖手看热闹”?看他的行为,像不像一个熊孩子,在放了一把火后,就偷偷跑到一个角落,一边窃喜,一边忐忑?正常人都干不出这样的事来,更何况都已经是一个三十岁的成年人了,还能这么想这么干,你说你是幼稚呢还是就是心理阴暗呢?但凡有点儿脑子都得知道,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你脱了马甲也照样抓得住你,脱了外套也知道你是个什么馅的“粽子”。
至于那些轻信者,等真相出来,会不会觉得,你的愤怒和这谣言都同样廉价?都多大人了,人家说啥你信啥?只愿相信自己想去相信的东西,这是人类的通病,所以就会有人“对症下药”。有沾火就着的,就有煽风点火的;有听风是雨的,就有兴风作浪的。
谣言往往都很会找准公众情绪的“兴奋点”,这个“小问题水”,就抓住了性别撕裂、师德败坏、孩子受害这些敏感的点,立刻就把大家的情绪点燃了。《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博,也是抓住了民族对立的这个痛点,让以“带头大哥”玄慈方丈为首的一众中原武林人士,跑到雁门关设伏击杀原本无辜的契丹人,萧峰一家的悲剧以及武林无数的腥风血雨,也都祸由此始。
为什么像玄慈方丈这样德高望重的人物都会被慕容博这样的小人所煽动,为什么那么多中原武林人士都对此深信不疑,不假思索地大开杀戒?我想,应该是被仇恨和恐惧遮蔽了双眼,被情绪的驱使压倒了对事实的审视,只盯着是非,却不辨真假,自以为正义,遂一意孤行。
再说说那个群吧,看群名“反渣小分队”,就能够感觉到建群者的“剑气所指”“杀气腾腾”。虽然群主事后声称,建这个群的初衷是“girl helps girl,与女权无关”,但无论是从群名还是这个群要讨论的内容来看,群主的“马后炮”都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手里拿着锤子,看谁都是钉子,既然号称“反渣”,自然就要到处找“渣男”来锤,而且是有“渣男”要锤,没有“渣男”制造“渣男”也要锤。所以,“小问题水”这样的奇人怪论也就应运而生了,套用郭德纲说于谦的话:在这个264个人的群里,“小问题水”就是那根搅屎棍,试图搅动这个“情绪公厕”罢了。不过,从这次事件的截图来看,群里的人并没有附和“小问题水”,并对这样的言行感到愤怒,说明这个群还是有一定底线的,至少,没有像“小问题水”期待的那样疯狂。
最后我想说,如果都像张雪峰说的:“孩子报新闻专业会把他打晕”,如果接受过新闻伦理和新闻素养专业训练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的互联网和舆论场,就会被无聊的热搜所霸占,被无德的流量所污染,被无端的情绪所搅动,我们就只会被越来越多类似这样乌烟瘴气、充满戾气的“垃圾新闻”所包围。
问渠哪得清如许?这个舆论场,还是需要更多有专业素养和新闻理想的人来守护,来正本清源,刨根问底。否则,我们就会深陷越来越多破事、谣言与情绪的泥潭,无法自拔。更不要说仰望星空了,我们只会盯着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