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记者 刘维娜
近日,为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困惑、就业创业、人际关系、情感婚恋、工作压力等问题,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联合生活报开通“12355你的心事我来听”专栏,为龙江青少年服务。专栏推出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并纷纷来电咨询,诉说他们的烦恼。日前,惩罚式育娃频上热搜,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留言说这是年轻父母在整顿“娃圈”,也有人说这都是父母玩剩下的,但是这种育儿方式真的正确吗?记者采访了心理专家王宇老师,针对惩罚式育儿为大家进行解析。
连刷7小时短视频 孩子累到认错
“孩子上课折纸飞机,爸爸就买一箱纸惩罚”“男孩看电视不睡觉,父母惩罚看通宵”“儿子沉迷手机,爸爸逼他连玩17小时”……惩罚式育儿频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父母效仿。近日,在哈市就有这样一位母亲,效仿起了网络上的惩罚式育儿,但是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她便向记者求助。
“我家孩子9岁了,最近迷上了刷短视频,周末早上起来,就拿起平板开始刷。我起床后告诉他好几次,别看了,准备去写字班了,他就装听不见,也不理我。后来,我就想起来网上那些惩罚式教育,决定让他刷一天,啥也不干。”刘女士告诉记者,那天,她没领孩子上写字班的课,就让他一直看,“大概看了3个小时吧,他眼睛开始累了,想闭眼睛歇歇,我就让他睁开。后来大概看到下午2点多,他也看腻了,就开始哭着求我,说不想看了,那时候他已经看了5个多小时了。”刘女士说,她没有因为孩子哭求而心软,而是继续让他看,大概快4点时,孩子主动说以后再也不看了,她才关掉平板电脑,让孩子休息。
从那以后的几天,孩子放学回家写完作业也不闹着要刷短视频了。刘女士以为这个方法奏效了,可是又到周末时,刘女士发现孩子背着他偷偷看。“他说在屋看书,然后关了声音,躲在屋里偷着看,听见我走过来,就赶紧关了平板电脑。”刘女士生气地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我怕你罚我,但我还想看一会儿……”听见孩子的回答,刘女士沉默了,她想达到的效果没达到,反而拉远了和孩子的距离,让他学会了撒谎。
王宇老师分析: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适当惩罚,但像刘女士和网络上这种过度惩罚就不太合理。有种父母在心理学中被称作“自恋型父母”,这类父母会对孩子产生一种“虐待”。它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有关,但不是所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父母都“虐待”他们的孩子。有些自恋型父母很容易被发现,他们往往强烈的感觉自我良好,表现出自私、破坏性的行为。然而,有些自恋型父母藏得很隐蔽,很难被发现。而过度惩罚的父母一般都是自恋型父母,他们通过相对极端的方式让孩子服从自己。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要正确引导。父母应该用稳定的情绪和孩子交流,在孩子的心里播下善良平和的种子,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爱和温暖,也能为他人传递美好。
惩罚式育儿会对孩子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1、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有很多情感需求没办法得到满足,总是需要妥协自己来满足父母要求,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觉得自己非常孤独,从而产生没人照顾、没人爱、受冷落的感觉。
2、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父母如患有心理疾病或具有焦躁、情绪无法管理的问题,可能会控制不住愤怒而爆发。患抑郁症或有人格障碍的父母,则有可能会在孩子面前有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这些都会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之中或坐在情绪的过山车上,还可能伴有家庭暴力(无论是肢体,语言还是感情),从而产生不良情绪,长大后性格会变得孤僻甚至暴躁易怒。
3、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过度惩罚的家长有些会对孩子下手打骂,让孩子在身体上产生巨大创伤。
4、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孩子可能因为父母的反对或无人支持,无法正常参加同龄人的聚会交往,无法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无法融入同龄人的生活圈,带来社交障碍。
父母应该这样做
1、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孩子年幼时,难免会调皮不听话,但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中,这样越想就越觉得难受,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看看书、种种花、逛逛街,或看看电视剧,让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转移到开心的事情中去。
2、降低期待值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那样只会让自己和孩子同时陷入困境,等于给自己设置了完不成的障碍。
3、要懂得认错
没有完美的孩子,同样也没有完美的父母,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没有认错的态度,不懂得反思自身问题。而放不下身段向孩子说对不起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幸福健康的孩子。反之,在诚恳道歉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内心会充满善良和温暖,因为他们得到了正确的引导,获得了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