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悦读
一半付出,一半接纳
来源:   编辑:周迎华   2023-03-26 18:59:00




安娜贝苏

前两天,在热搜上看到一件事情。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给妈妈买了一个新手机。可当他满心欢喜掏出来送给妈妈时,妈妈却以“浪费钱”为由,把孩子痛骂了一顿。男孩不断解释,“也不贵”“就是我的一份心意”,声音却被妈妈的怒骂压得一点点小了下去。最终,这次惊喜,以妈妈去店里退掉手机结束。

有网友说,给妈妈买新手机这件事他一定期待了很久吧,男孩该多伤心啊;也有人说,这个妈妈以后再也不会收到孩子用心的礼物了;还有人感叹:代入感太强,这就是中国式父母……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背后却隐藏着中国家庭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们中的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学会如何对待被爱这件事。

曾在知乎看过一个问题:有哪些瞬间,让你重新认识了“孝顺”这件事?博主南希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今年春节从老家回程时,父母照旧为他准备了许多特产。肉、米、油,各种自家的蔬菜,在院子里堆成了山。

妈妈忙着往车里搬时,他不停地絮叨:“妈,肉不用这么多,我吃不了多少,放着会坏的;这些米啊油的,就不带了,超市哪里不能买到……”

妈妈的动作慢了几分。见他还在继续说,妈妈干脆把东西一扔,一声不响回屋了。就在他看着院子里的东西左右为难时,父亲的一句话,给了他深深的触动:“孩子,你看你现在出息了,父母老了,不中用了,这些小东西,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他心中一惊。这些年,他的确给家里添置了许多东西,每到过节都会给父母零花钱。却没想到,这些给予,却令父母愧疚。父母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净给孩子添负担了。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的父母,唯独怕自己的孩子不再需要自己。

想起网上有位教授,他在母亲80多岁高龄时,依旧会让母亲洗碗。旁人不解,他却说:“我让她洗碗的目的不是让她干活,只是要让她觉得我很需要她,那样她一整天就会过得充实。”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大概就是即便你长大了,独立了,也要让父母经常感觉到,你仍然需要他们。接受父母的给予,让他们延续“爱你”这件事,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心理学家马丁·赛力格曼曾说:与爱一样,被爱同样是一种能力,但我们常常只关注了前者而忽略后者。

黄执中曾在《奇葩说》中,讲了一个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大意是说,有位妈妈吃了一辈子的鱼头,孩子每每让她吃鱼肉,妈妈都会说自己不爱吃。但她却在临终前告诉孩子,其实自己不喜欢吃鱼头,只是想把鱼肉都留给孩子。这位妈妈,自己委屈了一辈子,也让孩子余生都在愧疚中度过。

黄执中说,其实这个故事应该还有另一个版本:孩子邀请妈妈吃鱼肉时,妈妈欣然接受,然后告诉孩子,妈妈也喜欢吃鱼肉,我们一起分享好不好?

当了父母后,我们好像忘记了被爱这件事。我们总觉得,爱孩子就是要不停地给予,但学会接纳,在亲子关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就像那个趁着假期帮父母卖菜的9岁男孩。当他主动提出想要帮助父母时,父母也乐意接受孩子的好意。假期里,孩子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帮父母干活,跟着父母奔波,但你从他亮晶晶的眼神里,能看出他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就像那个考上北大后,因为一句“终于有时间帮妈妈干活”而走红网络的钟朋辰。当他主动给妈妈送饭、替妈妈打扫时,妈妈并没有以“学习好就行”为由,拒绝他的帮助与照顾。孩子在风吹日晒中,看见了父母的汗水与操劳,因而懂得了责任与担当。

作家毕淑敏曾说:“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并非是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父母大都习惯了为孩子付出。但接纳孩子的爱,也是我们需要练习的功课。适当“自私”,坦然接受孩子对我们的付出。如此,你与孩子才能建立深层次的连接,也能让孩子学会温柔地对待世界。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