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庆油田的选手李文鹏(左)和于海生
第六季总冠军陈曦骏(左二)和大庆选手肖丹婧楠(右二)
生活报记者 吴海鸥 王晓晨
近日,《2023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在央视落下帷幕,五名龙江选手表现不俗。其中,哈工大学生任子潇在“飞花令”环节以一对四,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于海生在飞花令车轮战中狂飙12轮,最终战胜第六季时的亚军、帮助所在战队夺取胜利,自己也荣获“表现最佳选手”称号。
其实在《中国诗词大会》八季中,几乎都有龙江选手的身影,尤其今年人数最多,平均每12位上场的选手中就有1位来自黑龙江。有才有颜有眼缘,是很多圈里人对黑龙江选手的评价。
近日,记者采访了第六季总冠军陈曦骏、两次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初中生肖丹婧楠、以一曲动人的《鸿雁》被人熟知的高铁线路工马浩然,以及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唐飙、学诗近五十年的诗人徐景波,在他们的讲述中,解码龙江人的诗意人生。
1
今年我省五名选手表现频频“出圈”任子潇获“云中千人团”75%支持率
春节期间,《2023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热播,选手的表现颇受关注。许多龙江观众发现,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来自黑龙江各地的“老乡”频频出彩。其中,入选青年团的哈工大环境学院博士生任子潇,在“大浪淘沙”环节脱颖而出,登上第二期“寻味”主题的主舞台。节目中,任子潇所在的“采桑子”战队遇到了强劲的对手,对方战队的两位选手都是往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者,任子潇代表“采桑子”战队出战“千人千问”环节时,依然获得“云中千人团”75%的支持率,为战队斩获四分。在接下来的“画中有诗”和“民间出题人”环节,各抢答成功一题。在以成语为主题的 “飞花令”环节,任子潇以一对四,战胜对方两名选手,深厚的诗词储备让观众纷纷点赞。
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节目的“大浪淘沙”环节,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工人李文鹏的表现同样亮眼,作为首位亮相《中国诗词大会》的大庆石油人,他不仅答对历史名人内容的赛题,还两次猜对康震教授的“画中有诗”。同样,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九场节目中,来自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于海生不仅帮助所在战队夺取胜利,自己也荣获“表现最佳选手”。比赛时,他与《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亚军北大博士后向芝谊,飞花令“狂飙”12轮,足见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黑龙江省实验中学的体育老师尹鹏、哈工大学子姚泓宇的表现也极为出色。
2
民警、学生、线路工……龙江选手来自各行各业
除了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表现抢眼外,往届《中国诗词大会》中,黑龙江人的表现同样出色,而他们也来自各行各业,其中包括民警、学生、线路工等等,虽然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他们对诗词有着同样的热爱。
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的陈曦骏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现在是上海市轨道公交总队警犬支队二队大队长。1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陈曦骏表示,第一次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是在2018年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七夕专场,他和妻子钱子琳获得七夕专场冠军,他也拿到了直通《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参赛资格,并四次参加诗词大会,在如愿夺得第六季总冠军时,他发表的夺冠感言是“感谢诗词伴我成长”。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九场主舞台,与陈曦骏同场竞技的还有肖丹婧楠。当年参赛时,肖丹婧楠还是大庆市一名初二的学生。上台后,肖丹婧楠妙语连珠。此前,肖丹婧楠也曾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舞台,那时她只有11岁,还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9日晚记者联系她时,小姑娘正准备迎接今年的中考。她坦言,这些年在书海里漫游,古典诗词总是最吸引自己的目光。“最初参加诗词比赛时,只是对诗词的美有初步的感知,现在这份喜欢已经变成一份生活中的热爱,学习压力大时,就读诗给自己‘减压’”。
同样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登场的王子豪,是伊春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的一位民警。比赛中,他成功晋级至飞花令环节,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向全国观众讲述了他与诗词的故事。王子豪说:“因为诗歌,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找到了朋友,获得了力量。”当被要求用一联诗句形容战友、职业时他答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同样,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舞台上,哈尔滨铁路局高铁线路工马浩然从全国30万竞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跻身“百人团”,在舞台上以一曲动人的《鸿雁》,让大家认识了这位“铁路人”的风采。10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马浩然表示,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让他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建了好几个诗词群,闲暇时聊聊诗,真的很快乐。”
3
与诗相伴,已成龙江选手生活习惯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优秀的黑龙江选手很多都是受家庭熏陶,从小就喜欢古诗词,并且与诗相伴,已成为生活的习惯。其中,《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总冠军陈曦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诗词爱好者,《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都是他儿时启蒙读物。在同龄人刚刚学识字时,他已经在嘴里念叨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了。陈曦骏称在语文课上,他格外喜欢诗词和文言文,“同学们最怕看到的语文‘背诵全文’四个字,在我这里却是一种享受。”陈曦骏称,他的父母、姥姥现在都住在佳木斯,每年的探亲假,他都要回家乡看望亲人,在诗词大会获奖后,家乡有传播诗词文化的公益活动,他也会积极参与,“我想用诗意回馈生我养我的土地。”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肖丹婧楠表示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为她讲过许多儿童读物上的古代故事,渐渐地她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妈妈的启发下,她也摸索出学习诗词的一套独特方式,“我会把诗词想成一幅画面,背诵的时候我会加入自己的想象,这样背下来的诗词一直都不会忘掉。”
荣获《2023中国诗词大会》第九期“表现最佳选手”的于海生表示,小时候条件有限,他读书时就把各科课本正文里、注释里、附录里所有能见到的诗词背了个遍,并养成了把背过的诗词整理出来做成目录的习惯。“我还会把诗词打印成小卡片放在旁边,每每翻阅,心情无比舒畅。”
4
近四十年,龙江掀起一场读诗、写诗的热潮
黑龙江选手的表现为何频频出圈?对此,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唐飙表示,黑龙江虽然开发的比较晚,诗词历史文化虽不像南方一些省份那样悠久,但古诗词的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比如,金代第四位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就是位少数民族诗人,他崇尚汉文化,年轻时经常与留居于金地的辽宋名士交往,诗文水平很高。那首豪放诗《题临安山水》:‘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根本看不出是少数民族诗人所创作。通过这首诗,也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包容性、一统性。而清朝宁古塔‘流人文化’,更加快了中华文明古诗词的传播。”
学诗近五十年的冰城诗人徐景波则表示,我省选手在诗词大会舞台表现抢眼并不偶然,“曾有业内人士估算,全国有三百万诗词爱好者,我省可以达到五万以上,人数也是极为可观。尤其近四十年来,我省各地市县的诗词爱好者纷纷创办诗社,掀起一场读诗、写诗的热潮,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词曲家。而这股热潮也是我省选手在诗词大会舞台表现抢眼的重要原因。”
在他们的话语中,记者发现,他们已把读诗、背诗作为今生的挚爱,把诗想象成画,把诗印成卡片……生活再忙碌,他们也会忙里偷闲,在诗词的独特魅力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