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我的家乡在泰山脚下。过了腊八节,人们翘首盼望的事儿便是过年,一年一岁皆团圆,年味最浓在童年,时光抹不去记忆中家乡的年味。
老家距离县城几公里,跟着伙伴们去城里买年货,城里虽有鞭炮声,远没有家乡的年集热闹有趣。腊八节后,集市的鞭炮声噼噼啪啪响起来了,他们高声叫卖,变着法儿地夸自己的货好,各自点燃炮仗炫耀威力,有的在一个车上分几个方向同时燃放,光彩夺目,震耳欲聋,是集市上最热闹的风景。大人们手里有钱,买一挂几千响的,小孩子钱少,只选几毛钱一挂的小钢鞭儿、窜天猴或甩地炮。儿时过年,可以没有新衣服穿,不能没有鞭炮在手。
守岁熬年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大人们的说法是一夜不睡能长命百岁。晚上,一家人开始分工,准备供桌和供品,请出祖辈的牌位,包供饺,备好鲤鱼,盘好公鸡,再煮一大块猪肉氽丸子,这是供桌上不能少的“铁四样”。老家的年夜饺子是素馅的,豆腐白菜的寓意“百财兜福”,芹菜豆腐的寓意“擒财兜福”。饺子里还藏着硬币,谁吃到谁最有福气。守岁灯的底座是用白菜疙瘩(聚百财)做的。点燃守岁灯后,一家人围坐炉旁,摆好果盘,打开话匣子,回味这一年的过往,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守到午夜,饺子煮熟,开始上供,敬天地敬祖宗,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大家吃年夜饭,喝辞岁酒,放迎新鞭炮,迎送一宵,照岁天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天刚亮,孩子们换上新衣裳去给长辈们拜年。老人们还没起床,压岁钱放在各家的窗台上,事先用小布袋准备好,可以隔着窗户拜年,老人发话后孩子们自己取。早上吃完饺子,再随着大人在铺满红色鞭炮碎屑的街道上排长队挨家拜年,家家红灯笼,户户红对联,在声声祝福中,感受着淳朴乡情和温馨年味。
春节后走亲戚,会持续到元宵节。先到姥爷家,再去姑家、姨家,还要跟着父亲看望奶奶家的老亲戚。表兄表弟表姊妹年龄相仿,共同语言多,见了面会交流一年来的新鲜事儿,比学校、比成绩、比见识,还可以滚铁环、打陀螺、顶沙袋,赶上大雪天还会堆雪人、滑雪、打冰溜子。在亲戚家玩一天,吃饱喝足,临了还被奖励些压岁钱、学习文具、小人书等,开心极了。
正月十六是家乡的“爬桥节”,早早地跟着大人去旧县大桥“爬”桥,“爬”出健康爬出欢乐,从北头走到南头“爬”到桥头,不许回头看,只许往前走,祈福来年好运,风调雨顺,晦气随着汶河水流走。边走边用红布条将栓石放在桥上,兴致高的还会走到更远的老爷庙祈福,挤得满身是汗。恰好春风吹来,汶水泛光,已是春意盎然。
“爬桥节”这天不收税。桥南边的空地很大,搭一戏台子,有魔术表演和戏曲表演,村民自发组织起巡逻队、锣鼓队、秧歌队、高跷队,锣鼓暄天十分热闹,还有猴戏团、马戏团,十里八乡的村民汇成人山人海。老人们结伴看戏,年轻人玩套圈、打气球,女孩买衣服、挑饰品,小孩们看皮影戏、看魔术。买足自己喜欢的东西后,吃顿油条便是盛宴。等到压岁钱挥霍得差不多了,大家满载而归。第二天,大人开始工作,小孩们忙开学,至此春节结束。
那时候过年,小孩们心中没有负担,脸上洋溢着天真和朝气,即便物质不太富足,日子苦一些,却觉得有年味。现在过年,鞭炮声少了,年味淡了,过年过成了假期,但还是会盼着过年,并怀念起小时候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