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公益
鹤岗志愿者张旭 创立助学志愿组织 帮57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来源:   编辑:牛婷婷   2022-12-12 08:48:57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生活报讯 (见习记者刘维娜 记者李丹) 在鹤岗市绥滨县第一中学有这样一位教师,他从小受父母言传身教,乐于助人,工作后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并在2013年与朋友共同创立了民间爱心助学组织——春泥助学东北站。他就是近日登上第三季度龙江好人榜的张旭。

这些年张旭带领志愿者们做了几百次志愿服务活动,帮扶的困难学生也由最初的16人,增加到现在的57人,发放的助学金额累计达到了34万余元,资助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近日,记者采访了张旭。

父母爱助人 照亮他的心

1973年,张旭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父母是老实本分的农村人,深知学习可以改变命运,所以节衣缩食供张旭和弟弟上学。不仅如此,父母乐于助人的行为也对张旭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我记得小时候,我家村子南面的堤坝上,在暴雪天经常有被困的车辆,只要有一束光长时间在那儿不动,我父亲就会披上棉衣、拿着铁锹去查看情况。”张旭告诉记者,父亲经常把被困的人请到家里,母亲则忙前忙后地给做饭、倒热水。“这种情况在我幼年的记忆当中常常发生。”父母乐于助人的精神,像一道温暖的光照亮了张旭的心。

1995年,张旭从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分到了绥滨县第四中学担任体育老师、政教干事。从那时开始,他就关注着困难孩子,为孩子们买点儿笔、本和衣服等。

馒头加凉水 刺痛他的心

1998年,张旭成为了绥滨县第四中学团委副书记、政教副主任,在日常巡查时,他关注到了小家(化名)、小亮(化名)兄弟俩。“哥哥因多年前患脚底血管瘤截肢,学习成绩不错,弟弟成绩非常优秀,是年级前几名。兄弟俩家离学校很远,每天中午都不回家。”第一次碰见哥俩时,张旭问他们吃饭了吗?哥俩说吃完了,从家带的。“当时我没多问,但是感觉不对,因为我知道他家是比较困难的。有一天我特意晚走了几分钟,放学的时候,我就到他俩班里去瞅了瞅。只见这哥俩一人拿了两个馒头,一人一个咸菜条还有一杯冷水就着,就解决了一顿午餐。说句实在话,我太难受了。”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张旭的爱人都多做几个菜,张旭中午时把哥俩叫到家里来一起吃饭,就这样,哥俩跟着张旭吃了两周午饭。后来,哥俩不好意思了,就不来了。张旭就再次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午餐问题。“我和校领导说了哥俩的情况,并向全校发起号召捐款。学生们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你一块我五毛地捐了约1800元,老师捐款2300元,总共4000多元,在团委单独设立账户,每天中午给这两个孩子每人买四个包子,偶尔再给他们在门口的小吃部点个菜。后来,哥哥由于身体原因上了家附近的职高;弟弟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中山大学医学院的本硕博连读。

学生的志愿 温暖他的心

那些年,张旭除了小家、小亮兄弟俩还资助了一些困难学生。直到2013年,张旭和同样有爱心的朋友一起创立了春泥助学东北站。“我们从创建之初的11名志愿者,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从最初资助16名学生,到现在资助57人。”张旭介绍。

也是2013年,张旭调入了绥滨县第一中学,担任政教副主任。小涛(化名)是该中学的一名学生,母亲患红斑狼疮,家里很困难。了解小涛的情况后,学校免除了他的学杂费,并给予生活补助费,但对于小涛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我求助天津滨海义工团队,找了20个有爱心的大学生,每人每月从生活费中捐出50元,资助小涛,让他能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2021年,小涛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临行前张旭代表村级助学团队去看望他,并送去了慰问金。小涛看到张旭时流着泪说:“老师,谢谢您,我想当老师都是受您的影响,毕业后我想加入您的团队,去帮助别人。”张旭觉得心里涌出一阵暖流,欣慰地说:“等你毕业后,咱们成为同事了,我欢迎你。”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