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讯 (徐旭 记者周琳) 22日上午,在哈医大一院出现了激动人心的一幕,我省第二例人工心脏移植患者和今年哈医大一院第三例心脏移植患者,在即将康复出院前握手庆贺,共同庆祝重获“心”生。
11月12日和14日,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48小时内,分别用人工心脏植入技术和心脏移植技术,使两名终末期心衰病人重获“心”生。这两项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重大医疗技术,在48小时内顺利完成,在东北三省尚属首次。
65岁大爷完成高难高龄“换心”
李大爷今年65岁,是名本本分分的农民,多年的心衰,使他丧失了劳动能力。最近,他连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心慌气短,血压低,利尿剂已经无效。
在心脏移植分配系统等待数月后,李大爷与一名捐献者身高、体重、血型、免疫指标均相符,心脏配型成功。但李大爷年事已高,高龄意味着高风险,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谢宝栋教授经充分,准备“换心”。
14日10时许,谢宝栋团队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手术,成功为李大爷进行心脏移植。这是2022年第3例心脏移植术。李大爷恢复很好,如今已经进行康复训练,这也是东北三省心脏移植史上年龄最大的患者。
谢宝栋介绍,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1千多万心衰患者,其中终末期心衰患者超过70万人,而每年心脏移植数量仅为数百例,供体极度短缺。
60岁阿姨心衰走不动 从6楼搬到1楼
近年来,人工心脏的国产化为短期等不到供体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福音,嫩江某林场的刘阿姨无疑就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
60岁的刘阿姨,饱受心衰折磨,原本能上6楼的她,现在只能住在改造后的1楼车库内。最近,她能走的步数也越来越少,走几步就要歇歇。而且食欲也越来越差,每顿只能吃一碗稀粥。
为了治疗心衰,刘阿姨来到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但是,在等待心脏供体的过程中,刘阿姨的肝肾却逐渐“失灵”,害怕这期间突发意外,也担心等到供体时肝肾的损伤已经不可逆。几经考虑后,刘阿姨和家属决定选择人工心脏植入。
12日9时许,谢宝栋团队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成功为刘阿姨植入人工心脏。术后,刘阿姨当天清醒,目前已进行康复训练。
这也是黑龙江省第二例自主完成的人工心脏植入术。刘阿姨看着自己的高科技设备,笑着说,“以前都不敢想象自己的明天是什么样子,现在终于敢想了。”
两颗新的“心”共庆起死回生
和没有心跳、脉搏的人工心脏相比,刘阿姨植入的这款仿生型人工心脏,使患者仍然保留脉搏和心跳,其心脏康复率远高出无脉动心脏泵患者3倍之多,同时大大降低了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谢宝栋介绍,人工心脏不需要把原来的心脏去掉,自己的心脏和人工心脏同时工作。装上人工心脏,部分患者可以长久携带,还有部分患者可以把它作为心脏移植的桥接过渡。更有一少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在人工心脏的帮助下恢复功能,进而撤除该装置。作为心室辅助装置的人工心脏是国际公认的心衰治疗手段,目前,国际上的手术量已经超过心脏移植,有患者利用该装置存活12年之久。
心衰晚期,接近生命终点的李大爷和刘阿姨是幸运的,在不到48小时内,他们都在哈医大一院重获“心”生。22日上午,他们在病房相遇,并且互相握手,为相互重获新的“心”而庆贺。
据介绍,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被国家卫健委批准开展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目前均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