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基地(2010年照片)
王岗火车站(2010年照片)
镇政府(2010年照片)
王岗的街景
特菜大棚(2010年照片)
2010年村民住宅
王岗的街景
文/摄 生活报记者 王萌
三四月份春暖花开
哈市王岗镇靠山村却有些安静
为绿码而战 它们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拿到一份蔬果时
很多人不会追问来自于哪儿
靠山村就是这样一个所在
为海量蔬果等商品提供中转站
但在配送标签上却查不到名称
正是有了数不尽的分拣配送中心
才保证了冰城的蔬菜果品供应
从市区出发一路向南
沿铁顺街、哈西大街可直达王岗镇
98路区间、369路等公交车
在靠山屯有一站
王岗镇被称为哈尔滨的南大门
靠山村是其下辖的一个城中村
全国最长高速公路
同三(同江到三亚)公路由此经过
北京至哈尔滨的铁路也都在此处汇集
还设有一个4级小站
王岗镇是“龙江第一镇”
泥泞的土道、低矮的平房
这都是早年的印象
1985年3月
王岗乡与王岗街道办事处辖区合并
改为王岗镇
此时的靠山屯可能才有几户人家
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郭永文回忆
老辈人说靠山屯最早的定居户姓魏
因地理位置好,在此开烧锅酿酒
至于为什么靠山没人能说明白
此地一马平川,并不见山
随着人口的增加
靠山屯由屯晋升为村
统购统销的年代
地处哈尔滨西南郊、供菜的路程短
保供冰城菜篮子的任务
就落在了靠山村
村民们成立菜社
夏天产豆角黄瓜、秋天产白菜土豆
夏秋两季的蔬菜带着露珠
被送进国营菜店
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上世纪八十年代
家家户户都种大棚
硬是把供菜旺季提前了一个月
到了秋天
靠山村的秋储大白菜更是抢手
供销社都抢着要
说起家乡往事
土生土长的郭永文由衷地自豪
那些年
作为蔬菜基地的靠山村
加上王岗镇的其他村屯
承担了哈尔滨三分之一的蔬菜供应
上世纪九十年代
蔬菜种植再加上地理优势
光宇蓄电池、宏森木业等企业
落户靠山村
让村里的人先富起来
当时人均收入就达5500元
正因为下辖多个像靠山村
这样的经济体
王岗镇也实现了跨越
戴上了“龙江第一镇”的桂冠
其实王岗镇的面积不算很大
只有57.01平方公里
称得上是个“袖珍小镇”
但人口却多达22.7万人
可见王岗镇的实力
早在本世纪初
王岗镇的企业就发展到了360家
2005年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又有一大批企业落户这里
当年,仅哈达果品批发大市场
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万元
税金698万元
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8.83亿元
销售额41.50亿元
以户籍人口、财政收入等
经济指标衡量
王岗镇可谓妥妥滴“龙江第一镇”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
“千强镇”评比
黑龙江省有6个镇入围榜单
哈尔滨占3个
排名第一的就是王岗镇
(全国排名第437)
王岗镇的教育医疗实力也不容小觑
是省内少有的
实现了大中小教育完整体系的乡镇
镇内有大专院校1所:
黑龙江省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普通初中、高中3所:
农垦初中、农垦高中、第37中学
全日制小学8所、幼儿园14所
另有驻镇医院
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第二肿瘤医院
新世纪,赶上互联网经济的风口
南方运来的海量蔬菜果品
需要在哈尔滨的南大门找个落足点
于是靠山村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期
配合哈达、龙园等大型批发市场
分拣配送行业蓬勃兴起
果蔬集散地仓库冷库多达十余家
南方的果蔬可在此存放、加工
向各大商超配送
有调剂市场供应的作用
以前的王岗镇遍布泥水路
进镇一趟要一个多小时
现在都修成了柏油路
开车只要几分钟
说起村镇这些年的变化
郭永文不由地赞叹
曾经的城中村
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取代
王岗镇有哈西新区的半壁江山
而且新城区还在不断推进
王岗大街和哈双路
这两条从前的出城公路
两侧都是现代化的住宅和写字楼
受优质住宅和良好环境吸引
许多老城区的居民也来此买房置业
如今的靠山村
辖区面积80万平方米
拥有可耕地面积2997亩
郭永文告诉记者
新的发展蓝图已经规划出来
再有三年就能改造完毕
靠山村成立社区
组建物业、超市、商场
都由村民经营
2997亩土地交给合作社
每个村级经济组织成员
都能按年拿分红
到那时,村级经济更加多元
村民的收入更加稳定
王岗镇靠山村
近日按下了暂停键
让人多少感到有些意外
但是村民们没有迟疑
勇敢投入防疫当中
家园依然美好,胜利并不遥远
期待即将到来的明媚夏日
到那时
又能接到从王岗镇靠山村
源源不断中转来的各种生鲜蔬菜
加油!王岗镇
加油!靠山村
2010年照片由南岗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