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片
文/摄 生活报记者 张立 吕晓艳
随着哈尔滨机动车数量的与日俱增,停车难让哈尔滨遭遇到与所有特大城市同样的管理难题,也成为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难心事。2021年9月,生活报持续关注了冰城停车难的现状,居民、物业纷纷打来电话诉说了他们的困扰。老旧小区未配建停车场;新小区停车位配比少;校区房居民多,车辆也多。商圈停车难的原因包括停车位不够用;新配建的停车场离商场远,市民不愿意去;有些商场停车场停车太考验技术,新手不敢去等原因,让市民吐槽停车难。
而在本次政协会上,停车难也成为提案的重点,佟晓宇、张庆明、高学辰等十余位委员及哈市民盟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破解之道。
现状:
停车位缺口大:冰城机动车保有量近240万 停车位总数120万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哈市注册机动车保有量近240万辆大关。而自2009年,哈尔滨出台停车场配建标准以来,通过建设项目配建,哈市各区共规划配建停车泊位约90万个;市区内还有路外泊位约30万左右。“从数据看,哈市可提供的车位总数可达120万,但与机动车保有量有较大差距,停车尚存缺口。”哈市政协委员佟晓宇说。
原因:
——停车位配建标准低
政协委员佟晓宇表示,停车位配建标准低,新增泊位总量跟不上机动车发展速度。老城区欠账多,泊位供需矛盾突出,尤其公共停车设施缺乏。
——公共停车资源利用率偏低
政协委员张庆明则直言,公共停车资源利用率偏低造成停车难的原因之一。“占地面积较大的大学公共区域大量道路和停车位资源闲置;市区内许多小区高价出售地下车位,强制将小区封闭管理,不允许车辆进出,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同时,地下车位出售率也不高、大量地下车位闲置。
——小区车库被改为门市房
哈市政协委员刘岩表示,一些住宅小区,有的是建了配套的车库,但调查中他发现,已建车库的小区里的车库,现大部分已改为其他用途,或做仓库或做门市。
——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低
调研中民盟委员们发现,哈市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低,白天居民小区的停车位空位较多,商场、办公楼等区域附近的停车位“座无虚席”;而夜间,商场、办公楼停车位通常有大量空出,住宅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周边“车满为患”。加之尚未建设停车位指引系统,车位信息得不到共享,停车资源无法最大化利用。
——停车场收费标准不一,管理混乱
哈市民盟调研发现,由于停车场权属、收费单位、经营成本不同等原因,导致同一条街道两侧的停车位收费都不同。委员张庆明表示,哈市停车收费标准归物价、路侧占道归交警、占用人行道和马路牙子归城管等,公共停车场相关数据和信息未实现共享,给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造成较大困难,停车系统管理体制多头,难以形成合力。
——停车信息无发布
政协委员张庆明表示,许多停车场没有任何信息发布,停车位信息传达不畅,更谈不上科技化、信息化引导停车。驾驶员无法提前了解某地停车情况的基本信息。
支招:
——老城区建夜间停车位
政协委员佟晓宇建议,提高新建项目配建标准,分类细化定位需求,差别供给泊位。提高新建住宅类项目、商业类项目停车配建,办公类项目停车配建、新建学校类项目静态停车配建、新建医院类项目静态停车配建指标。结合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以及医院、学校和商业区等建筑内部挖潜改建,扩大停车泊位数量。动态调整道路停车泊位规划,针对住宅小区夜间停车,有效发挥时段性道路停车作用,利用巷道支路落实夜间停车泊位。
——降低现有停车收费标准
政协委员刘岩提出,停车收费应该是公益性质的,尤其是占用公共空间设立的停车场,更应该以服务为主,所以要适当降低现有停车场收费标准。同时,也要树立市民“有偿停车的观念”。凡是停在公共区域的车,都应适当的收取停车费用,哪怕仅是一两元停车费。
——推行“错时停车”
哈市民盟建议,针对机动车昼夜移位的特点,对公共建筑的专用停车库实行错时停车,使单位专用停车库白天对内部服务,晚上对社会开放;鼓励居民小区的停车场在白天对社会有偿开放。
——设置潮汐停车位
政协委员高学辰建议,可以将周边政府机关、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地下停车场设置成潮汐停车场,通过办理月租、年租的形式,规定车辆出入时间(错峰停车),通过自主定价、降低收费标准等形式,吸引周边居民车辆夜间停放。
——建立全市停车智能系统
哈市民盟建言,哈市应多部门联合推进路外公共收费停车场信息联网工作,实现主城区公共停车场智能停车诱导全覆盖,建设智慧停车场,或开发专门APP,使市民在手机上可实时查看停车位情况。
——适度取消“黄边石”路段
政协委员唐校光建议,逐渐适度取消“黄边石”路段,根据实际情况,一类街道保留“黄边石”管理,二类或者三类街道,建议适度取消“黄边石”管理,在道路两侧或一侧留出停车专用道,也可划定车位,使机动车停在该停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