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报网 > 科教
哈工大杨蕊:孩子们眼中的“杨妈妈”
来源:   编辑:牛婷婷   2021-12-31 10:44:36

生活报记者 吕晓艳

她27岁,走过5个大洲25个国家、中国29个省区。她曾赴中国贫困山区和世界贫困国家开展支教服务,她曾在创业路上小试牛刀……她就是日前获哈工大“春晖创新成果奖”的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级博士生杨蕊。她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联合培养的双博士学位研究生,主攻管理和金融双博士学位。近日,生活报记者带你走近这名哈工大女孩,看她如何披荆斩棘。

制订400天学习计划 实现跨专业读博

由于是跨专业攻博,一切都要从零基础开始,对杨蕊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她从未退缩。不会模型和方法,她会背着书包满校园去旁听本科生的课程,向学弟学妹们请教问题,掌握解题方法;论文没有思路,她就去学院老师的办公室请教,即便她还并不认识这个老师;缺乏写作经验,每次学院举办的讲座都会有她的身影,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见证了她对知识的热情和举一反三的执着……她就像一个在海边拾贝的人,不停地汲取知识的养分,日积月累,不曾停下。

为了能在学业上有所精进,杨蕊给自己定了一个400天的计划,即400天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活动、没有无效社交、每天至少学习14个小时。当400天计划结束时,杨蕊惊讶地发现,每天学习十余个小时已成为习惯。直至今日,已发表了多篇文章,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她,手机和电脑里依然没有音乐、游戏、视频播放等娱乐类软件,就连最常用的社交软件也屏蔽了大多数无用信息。

每天从早到晚 她都保持高强度学习

在学习上,杨蕊始终有明确的目标,并以此为动力,将自己的时间合理规划,使自己向优秀看齐。为了能接触到学科的前沿领域,杨蕊刚刚博士入学就顺利通过了雅思考试,为申请去世界著名高校访学奠定基础。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杨蕊分别赴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学生和研究助理、赴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做特别研究生,赴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做联合培养双博士学位研究生。获得各类访学资格、各种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的“幸运”背后,有着杨蕊无数个日日夜夜科学园2H楼挑灯苦熬的眼泪与汗水,是一遍遍重改重写、一字字斟酌打磨的积累。每一个灿烂笑容的背后,都是咬紧牙关的坚持。

双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光环背后,更多了一份忙碌与辛苦。杨蕊需要分别完成中英文10万字的毕业论文;麦考瑞大学每个季度都需要提交研究进度报告,甚至向多位专家进行英文演讲陈述;母校有必须完成的科研要求和毕业进度考核……“高压之下,我没有懒惰的理由”。杨蕊始终保持高度自律,每时每刻都不松懈自己。每天从早到晚,她都在科学园2H楼保持高强度的学习,走在路上也会戴着耳机听英文广播来锻炼听力、了解时事。

多次赴贫困山区支教 是孩子们眼里的“杨妈妈”

2019年,杨蕊参与了学校与天津市的政务实习项目,入职于天津市武清区科技局。实习期间,她走访十余家企业,妥善解决了企业各类发展需求,提升了当地农副产品网络销量。

2021年6月,杨蕊主动深入基层、奉献社会,作为在校生任职牡丹江市下城子镇实习副镇长。这份政务实习让她收获了许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坐牛车犁地;第一次跋山涉水,只为看望一户困难群众;第一次知道解决村民纠纷需要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第一次学习到如何在千头万绪的繁琐工作中理清思路,触类旁通……“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这段实干经历对杨蕊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由于政务实习期间表现优异,能力突出,杨蕊多次作为学生代表在政务实习会议上发言。

除此之外,她还曾多次赴中国贫困山区和世界贫困国家开展支教服务。

“孩子们会叫我杨老师,甚至叫我妈妈,我会与他们分享大山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精彩,我会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考入哈工大这样一所著名学府,我会号召周围人一起向他们捐资捐物……当我从朋友圈看见曾经的学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当我收到孩子们给我寄来的明信片和感谢信时,当我得知昔日支教的学校在我的宣传之下有志愿者前赴后继地去接力时,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她动情地说。

到今天,潜心学术的她,已发表SCI论文11篇,另有7篇论文在审;授权国家专利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还受邀作为多个SCI期刊的审稿人。杨蕊深知自己离成为优秀博士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谈及毕业后的去向,杨蕊表示,虽然已经有多所国外著名高校向杨蕊伸出橄榄枝,但毕业之后还是会留在国内,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图片由哈工大提供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他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黑ICP备1100132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