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由道外区政府提供
生活报讯 (记者史天一) 2021年12月29日,哈尔滨市道外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闭幕。生活报记者了解到,五年来,道外区持续实施“老城更新、新区崛起、乡村振兴”战略,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未来五年,道外区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5个,打造区级特色学校及区域名校5所,建20个居家养老服务驿站。
过去5年 工作回顾
338项审批事项 进驻行政服务大厅
过去5年时间里,道外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4%,增速由2016年的全市九区第六位晋升至第四位;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8%;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8905元和23691元,年均分别增长4%和10%。同时,道外区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338项审批事项进驻行政服务大厅,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比率达96.5%。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大关。
征收面积和户数 均居哈市首位
累计改造连片棚户区16片、城市疮疤项目12个,征收面积和户数均居哈市首位。完成194千米供热老旧管网和34个小区供水改造,居民供热吃水难题有效解决。拆除违建2.6万处、113.6万平方米,拆违完成率居哈市前列。坚决扛起河湖“清四乱”政治任务,110处违建点位全部按期销号。
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4个。实际和间接利用外资累计达5.2亿美元,引进内资年均增长9%以上,2021年利用内资增速位列哈市主城区首位。累计推进省市重点项目40个,完成投资107.5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2户,新增科技孵化器5家,在孵企业总数达119户。
未来5年规划
2022年是道外区新一届政府履新和“五区”建设开局之年,道外区将着重开展产业项目攻坚战、营商环境攻坚战,还要做好民生福祉保障升级行动、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行动。
加快恢复步行街原始风貌
生活报记者了解到,道外区将加快建设“一山两水三区”特色产业平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围绕打造集“生物世界、科普研学、四季运动、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近郊核心景区目标,编制完成天恒山风景区控详规划。启动花径源、松香游园2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百亩花海”面积增加到150亩。围绕建设松花江滨水产业带、阿什河沿岸经济带和江湾新区目标,依托松花江沿线,水泥厂东侧重点布局康养、旅游+湿地+农业,启动滨江汽车营地微度假小镇、温泉康养小镇项目,确保宜康养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白渔泡老年医疗护理院项目三期工程竣工。围绕建设三区带多元发展目标,全力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接续实施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以靖宇街为中轴,引导道外老字号建设旗舰店,加快恢复步行街原始风貌。接续实施哈东商贸物流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国家级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中心定位。
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5个
道外区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整合盘活国企资源。与哈工大、哈工程、黑工程建立校地企联合技术攻关中心,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解决企业生产难题。
有序启动剩余4片棚户区改造,确保4个棚改项目征收净地。接续做好17个老旧小区100万平方米改造,因地制宜实施绿化、道路等配套建设。加大行政综合执法力度,保持拆违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新增违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解决城乡垃圾运能低、成本高难题。
力争粮食产量达27.5万吨
加快推进道路维修、公厕管护、绿化彩化等建设,争取将北十四道街等15条严重破损道路纳入全市维修计划,零修碎补宏伟路、太平大街等120条区管道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风貌改造,将内河沿岸、镇域道路和村屯环境纳入城区一体化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每个镇打造美丽示范乡村2个。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达1588家。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力争粮食产量达27.5万吨。鼓励农民种植春夏蔬菜,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2.5万亩。还要针对占道经营、市场外溢等违规现象以及噪音扰民、私卸乱倒、乱贴乱画等突出问题进行治理。
建20个居家养老服务驿站
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居家养老服务驿站20个。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推动5个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项目进入颁证阶段。
合理调配师资力量,优化教育布局,打造区级特色学校及区域名校5所。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完成生产性服务业“首板智造”试点筹备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率达100%。强化医疗资源整合,启动道外区人民医院搬迁新址项目。加快建设八区智慧型全民体育健康产业大厦。完善体育基础设施,新增全民健身路径器材10套。启动哈一职直播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建设,打造文化创意电商街区。协调推进周恩来故居保护利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少于100。